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现代家具艺术的特性与风格(3)

2013-06-20 01:25
导读:高度化,高度的情感化,将成为未来设计的一大趋势。中国现在也正处于一个后现代的时期,传统的回归。 在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问题上,许多设计师
高度化,高度的情感化,将成为未来设计的一大趋势。中国现在也正处于一个后现代的时期,传统的回归。

  在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问题上,许多设计师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光是中国的设计师,就连国外的设计大师都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出对中国的独特理解。

  国外的一些设计师在接触到中国传统的与设计时,也能从中汲取灵感,设计出一些很有中国味的家具。这些家具往往大受欢迎,具有很高的占有率。目前,中国的家具设计正处于发展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与借鉴一些外国的设计经验,对形成中国风格的现代家具很有意义。

  1949年,汉斯维格纳完成了“中国椅”的设计。这把椅子被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椅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件经典之作将中国明式圈椅简化到“多一分嫌重,稍一分嫌轻”的完美境地。这把椅子适用于多种场合,在国内外均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维格纳的“中国椅”在造型与空间的关系上,对明式圈椅基本上未作改动。选材上以天然木材为主,以木材自身的纹理作为椅子的主要装饰。整体上给人以朴素、典雅、自然、空灵的感受,符合明式家具的基本艺术特征。维格纳对明式圈椅的改造主要表现于装饰的精简——素雅。独板靠背上的局部精雕被完全舍弃了,表现出现代产品的简约性。在座面上增设椅垫,增加柔软度和透气性,令使用更加舒适。椅腿造型上粗下细,气势上不如明式圈椅庄严混厚,但增加了轻松活泼的趣味,表达出现代生活的气息。

  但我们应看到,异域飘来的“中国味”,不论它有多“中国”,也不会成为未来中国家具的主流。因为这些设计是异域时空的产物,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设计体系下的产物。比如维格纳的“中国椅”,很明显是斯堪的那维亚风格。如果将每种风格的设计比喻成一张网的话,那么,这种设计是其他网上的网结点,只是在外貌上有点像我们这个网罢了。中国需要的是一张属于自己的大网,而不是别人网上的节点。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我国现代的家具设计师们,在接受“多元化”的,各种设计风格的同时,也不忘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家具艺术。

  从明式家具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的“形象、空间和时间的模糊”来设计现代家具,让家具从形式中透出中国特有的“神和势”。

  近期,在同济大学城规学院家具设计艺术展,“中国味”强烈地冲击着参观者的视线。师生们设计制作的一床一桌,一柜一架,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而且体现着现代精神。如这件名叫“圈床”的新颖设计,借鉴了明清的架子床,打破原有床的四方形构造,以围合形式把休息、休闲、阅读等功能结合在一起。这件作品实现了与现代造型、现代相结合,使欣赏价值与使用价值融为一体。

  旅英学者李亦文先生,将中国艺术提炼为三个方面:朴素之美,实用之道和文质彬彬。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努力把握材料、形态、色质与工艺之间的合理关系,突出表现材料自身的特征。并且,以中国传统形式为元素,从中抽取符号,加以变形,以“后现代”的手法重组,结合在作品中。这样,装饰符号的反复运用加强了家具的整体感,对其功能性的增加使家具呈现出与传统的差异。

  “中国味”的家具,造型更趋简洁,使用更加舒适。它是从中国五千年家具文化的沉淀中生发而来,带有中华民族不灭的印记。它不是对中国文化要素的简单拼凑,而是从作品的意境里表达出中国特有的内涵,并面向现代人的生活——简约、舒适和灵活。

  总之,家具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部分,它必须符合使用者对其功能、结构和审美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中国的现代家具艺术不应是单一的,而应呈现“百花齐放”的面貌。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传统的家具艺术,要汲取国外好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永远传颂“传统、时代、个性”的三大主题。

  主要参考书目:

  1 M  世界现代设计史    新世纪出版社    1995年    王受之 著

  2 M  中国工艺史    知识出版社      1985年     自秉 著

  3 M  中国装饰文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展望之 著

  4 M  美术技法大全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0年    陈小清 著

  5 M  色彩应用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0年    孔新苗 著

  6 M  现代与后现代    中国美术出版社    2001年     河清  著

    [3] 

上一篇:论制冷与空调新技术的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