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对醇酸树脂的改性之谈(2)
2013-07-16 01:12
导读:可分为桐油(或DCO)/亚麻油(或豆油)―苯酐基础醇酸树脂、亚麻油(或豆油)―苯酐-顺酐基础醇酸树脂、脂肪酸(或油酸)―苯酐―顺酐基础醇酸树脂三类。这三
可分为桐油(或DCO)/亚麻油(或豆油)―苯酐基础醇酸树脂、亚麻油(或豆油)―苯酐-顺酐基础醇酸树脂、脂肪酸(或油酸)―苯酐―顺酐基础醇酸树脂三类。这三类基础树脂在苯乙烯化过程中主要通过Diels-Alder 机理进行加成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它们在醇酸树脂与苯乙烯的均聚物之间起着“相容剂”及“桥梁”作用。不同的是,三种基础树脂的制备工艺有差异,产品颜色差别较大,其中,以脂肪酸(或油酸)―苯酐―顺酐基础醇酸树脂制得的改性醇酸树脂颜色最浅,能满足人们装潢的各种需要。因此,我们进行首先进行了该类基础树脂的合成及工艺优化研究。
脂肪酸-顺酐基础树脂的合成工艺特点为:采用高聚物法合成醇酸树脂,保证了所合成的醇酸树脂有一个合适的分子量及较窄的分子量分布;采用顺酐部分代替苯酐,以便为改性过程提供足够多的活性位点;同时,顺酐与苯酐分次分批加入,保证了基础醇酸树脂结构的合理性,其活性位的分布较为合理,为后续的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奠定良好的基础。
该改性工艺要点为:首先将称量好的部分脂肪酸(FA)、多元醇(甘油、季戊四醇(PE)、新戊二醇等(NPG))、多元酸(如苯酐(PA)、己二酸(AA))及部分回流溶剂加入带有搅拌器、热电偶温度计(连接温控仪)、回流冷凝器、分水器等附件的四口烧瓶中,加热至190~200℃,进行酯化反应,保温2~4h。当酸值(AV)合格后,降温至120℃以下,加入顺酐(MA),这里顺酐中的共轭双键将作为后续苯乙烯改性的共聚合接枝活性点。升温至190~200℃,继续保温酯化至酸值、粘度合格。降温至120℃以下,加入兑稀用200#溶剂及二甲苯,过滤出料。
工艺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直接采用脂肪酸或油酸为原料,所以不必经过醇解这一步骤,简化了工艺过程;第二,酯化过程中采用了某种特殊的酯化催化剂,降低了酯化反应温度,减少了高温聚合反应的危险程度,同时节约了导热油及冷却介质(如冷油)的使用量,节省了聚合反应时间。
大学排名
三、苯乙烯化学改性醇酸树脂的注意点
(一)注意共轭双键的Diels-Alder 加成反应。共聚法苯乙烯改性醇酸树脂的改性方法都利用了苯乙烯与植物油(或脂肪酸)中共轭双键的Diels-Alder 加成反应;在预聚物法改性机理中,主要利用了预聚物中活性羟基或羧基与单甘油酯中的活性基团之间的反应进行的。
(二)注意顺酐在后续改性过程反应。在基础醇酸树脂的设计中,除考虑油度、K值等因素外,顺酐是一个对后续改性过程起确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它将提供苯乙烯改性所需的接枝共聚活性位。
(三)注意改性中的温度查看。在后苯乙烯化法改性顺酐基础醇酸树脂过程中,采用溶液聚合法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并且首先让混合单体热聚合一段时间,这样可避免聚合体系局部温升过高,甚至有爆聚危险的可能。
总之,我们在利用苯乙烯化学改性醇酸树脂时一定要选取
科学合理的方法。化学改性中应该依据醇酸树脂的特点进行操作,尤其要注意对化学反应过程的有效监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