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运作实效的关键任(2)
2013-05-30 01:39
导读:2物质资源保障。应急物流的物资供应保障,由应急采购、强制征用、应急调拨、应急支援等三种途径来实现。其中,(1)应急物资的紧急采购由各级政府与
2物质资源保障。应急物流的物资供应保障,由应急采购、强制征用、应急调拨、应急支援等三种途径来实现。其中,(1)应急物资的紧急采购由各级政府与市场(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完成。目前,我国民政部、各省民政厅、地方民政局尚未建立垂直的应急采购体系,而分散在各地的储备中心,仅具有对民政部物资的接收、保管和登记的权利,而不具备对外采购权。(2)应急调拨的物资、设备和装备等来源于各地方的救灾储备。我国已形成一个国家民政都省级民政部门-市民政局县民政局的四级内部管理体制,救灾储备平时由各地方民政局进行分级代储管理。(3)强制征用的物资是当灾情严重、情况紧急时,由政府强行征用生产流通企业的物资,事后按照规定进行补偿。(4)应急支援的物资来源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人道组织、个人的公益捐助。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外很多政府、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个人纷纷通过多种途径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资金和物资捐助到受灾区。对灾害应急物流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交通运输保障在应急物资的交通运输保障上,所使用运输工具通常依靠临时征用。并且为了克服环境条件限制和加快物流速度。经常会混合使用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交通运输部门还要承担灾区受损公路与铁路的捡通与养护保通、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预留充足运力和随时组织应急运力投入运输、科学进行运输调度的指挥。保障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及时运往灾区等。
4.信息资源保障。在应急物流的信息网络和通道建设上。我国相比发达国家显得非常滞后。由于基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平台本身也在不断的开发和完善中.应急物流信息系统作为一个专业平台,受到的关注和投入非常有限。所以仍然以传统的信息保障方式为主。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调度运行模式
自然灾害发生后能否将应急物资快速的运达救援现场.关系到应急救援的效果甚至是成败。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在此目标下,应急物资调度体系成为了应急资源配置的重要部分。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调度运作体系的核心是应急物流调度中心。该中心的任务是对救援物资的筹集、运输、配送等工作进行物资调度。应急物流调度中心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对应急物资供应部门(商务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局、建设委员会,局等)、运输保障部门(交通运输、公安交警部门)、物资管理部门(45级民政部门)进行协调指挥。物资供应主要由物资供应部门负责.物资在途运输由运输保障部门负责。物资配送由物资管理部门和运输保障部门共同负责。物资发放由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物资回收由物资管理部门和运输保障部门共同负责。中心向各部门发送指令信息,同时各部门实时回馈信息,并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
四、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运作缺陷
1.缺乏专门而明确的应急物流预案。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和地方应急预案.但是这4项预案对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运输等只是提出了一个比较笼统的应急物资保障要求和规定。并且只涉及应急物资供应和应急交通运输两个方面。这样很难切实指导应急物流的组织。例如不能明确应急物资的归口管理部门、不能明确具体的组织和运作流程。从而影响了应急物流组织和运作的经济性、科学性和时效性。
2缺乏有序的应急物流组织系统。灾害发生后,通常临时成立指挥部门,并根据灾害级别临时要求国务院、省市、地方的职能部分参与救灾。大量人员临时抽调。在较为无序的状态下组织各类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调拨、配送、回收工作.尚未形成中央有关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及中央、地方和有关企业之间联动的组织机制。各省、市的分管组织和模式也不统一,缺乏系统而有效的协调、沟通和整合,从而影响了救灾行动的效率与效益。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3.缺乏常规协同的应急物流的物资保障机制。我国应急储备的物资分散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的建设及配套设施不完善:应急采购和捐赠物资的来源多样化、分散、临时、自发性强。所供应物资在质量、规格、包装等方面差别大。容易产生低效配送、重复供应等问题,使应急物流管理难度和风险加大。因此,救灾物资的配置和调拨效率不高,亟需进行重新规划、配置、组合与取舍。
4.应急物流的信息管理水平较低。我国应急物流的信息管理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应急处理对信息及时、准确性的要求。口砸蓝急物流的前提在于信息的畅通,但由于各地尚未建立健全信息报告体系和实时更新的信息平台.灾害救助中。救援机构对哪些物资什么时间往什么地方运输、当前需求情况、物资供应数量、运力情况、物资发放情况等未能全面掌握,严重影响了救灾物资正常发挥效用。另外,在自然灾害发生、发展和善后的各个阶段,我国应急物流的组织和保障缺乏灵动科学的动态管理机制。
五、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策略
1.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预案体系。制定科学完善的应急物流预案,是确保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应急物流快速反应、果断处置、有效保障的基础。首先.应急物流预案的内容需要更科学、合理和可行。其次,应急物流预案体系的建立需要研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自然灾害事件。同时对比其他国家的应急物流预案。分门别类地归纳出灾害发生特点(包括灾害发生区域、灾害发生的时间规律,等等),然后再设置预案。第三。应急物流预案也要区分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等不同级别。区分国家、地区、行业、社区等不同系统。并考虑不同地域、环境、条件、背景以及不同的物流方式。分级分类论证制定适用的应急物流预案。以减少应急物流的无序性。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 搭建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的应急物流信息管理体系。首先。由于自然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不确定性,应急物流信息体系应具有一个适应性强、反应灵敏、具有预警和跟踪功能的信息网络中心和管理中心。其次。为了实现在各种灾害环境下的可靠而有效的应急物流信息沟通,应当搭建高低端结合、高科技与传统手段并举的多样化应急物流信息平台。个信息平台应能反映出灾区需求情况、全国救灾物资布局和库存情况、有哪些企业在应急系统里、应急采购的缺口大小、加盟的物流企业的资源情况等。
3.大力整合应急物流资源。首先,要整合应急物资供应资源:在应急物资的采购方面。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实施动态储备;嘲在应急物资的储备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实现应急物资储备专业化与社会化的有机结合,建成国家、地方、军队、企事业单位、社区的一体化储备体系。其次。要整合应急物流人力资源,使突击队伍、专业队伍和社会队伍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提高应急物流效率。第三,整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和网络。确保一种方式中断时,其他方式能及时补充。第四。整合社会物流和灾害信息资源,通过信息网络连接。灵活抽调各加盟物流中心组成高效及时的保障体系。将各处资源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