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航业规制的演变探讨(2)
2013-09-02 01:19
导读:4 民航业政府管制政策的演变 中国民航实行放松管制政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认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的是,中国民航业放松管制
4 民航业政府管制政策的演变 中国民航实行放松管制政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认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的是,中国民航业放松管制的过程与对其特性的认识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而主要是由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所决定的。放松管制的根本动力在于中央计划经济向经济的转轨。与此相应,放松管制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成为政府主导型的体制改革进程
中国民航放松管制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来描述:
第一阶段(1980~1995年):放松准入管制,引入竞争机制。在1980年以前,中国民航基本上实行军队管民航和政企合一的体制,生产经营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由中央政府完全控制和垄断。1980年,中国民航遵照邓小平的指示改变军队建制,走上企业化发展道路。
第二阶段(1996~2001年):限制新企业进入,探索放松价格管制。1996年以后,中国航空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以前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在运力过剩、增长速度减缓的情况下,政府对管制政策进行了调整,采取了一定的管理措施,以期使整个行业能保持盈利。
第三阶段(2002~2006年):进行新一轮体制改革,全面放松经济性管制。2002~2004年,中国民航进行了新一轮体制改革。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原直属的航空公司及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企业联合重组,成立了6个集团公司,各集团公司的主要人事任免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交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与民航总局脱钩;除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西藏自治区内机场以外,民航总局管理的其他机场全部移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将原来“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省(区、市)局”三级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为 “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两级管理体制,撤销了各民航省(区、市)局,在绝大部分省(区、市)重新组建了26个民航安全监督管理
办公室,作为地区管理局的派出机构。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5 民航业放松管制的具体举措及效果 新一轮体制改革后,民航总局实现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不再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而主要承担安全管理、空中管理、行业宏观调控、航空市场监管和民航
国际关系等5个方面的行业管理职能。
放松管制的效果:
(1)改变了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实现了政企分开。
(2)打破了国家垄断,拓宽了来源。
(3)建立了竞争性的航空运输市场,初步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2004年,中航、南航、东航合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占中国民航总运量的份额均接近80%。
(4)使企业市场行为逐渐向国际趋势接轨。目前国内大型航空公司正在积极构筑自己的中枢航线系统,建立代码共享和联盟,发展常旅客计划,推行网上售票和客票,并试图建立收益管理系统。企业价格行为逐渐趋向理性,2004年实施新的价格政策后,航空公司平均每客公里收益下降了10%,而每座公里收益与以前基本持平,平均客座率上升。
(5)是市场绩效提升。通过联合重组,中航、南航、东航、海航集团公司内部逐步实施一体化运作,规模效应初步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