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我国传统运输统计体系局限性的分析(2)

2013-09-11 01:34
导读:尽管各部门业的数据有很多,由于多头、行业分割等因素,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认可的寥寥可数,对这个行业进行一个数量描述也成为难题。中国运

  尽管各部门业的数据有很多,由于多头、行业分割等因素,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认可的寥寥可数,对这个行业进行一个数量描述也成为难题。中国运输与采购联合会协会研究室主任贺登才在谈到关于运输数据难以取得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曾颇为无奈的说“我们大概知道国家2003年的运输占GDP的比重是21.4%,但这还是中国运输与采购联合会推算出来的一个数据”。
  据,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运输主管部门的基本结构如下:37个省区市中,由综合部门负责的有32个,占86.5%;由商务部门负责的有1个,占2.7%;由部门负责的有4个,占10.8%。37个省区市里,由经贸委(经委、交委)系统负责的有20个,占54%;由发改委的经贸流通系统负责的有14个,占38%;其他系统3个,占8%。这种纵横交叉的多头,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政出多门、标准不一、相互制约、难以协调等问题。
  运输复合型的产业特征及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框架,迫切要求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的运输管理新机制,以适应我国现代运输发展的需要。同时,运输业相关指标均没有公开的统计资料,也没有权威的统计方法和基础数据,急需需求的统计数据作为运输业发展的可靠依据,以避免出现盲目、重复建设等问题。
  
  三、运输统计方法不够完善
  
  运输统计信息的来源应该是多元化,虽然在传统的储运统计中,有一些优秀的统计方法,如平均数法、指数法、时间序列法等,但它们本身有一个共同的局限,就是统计指标使用上的单一性和孤立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统计软件如SPSS统计软件和SAS统计软件等已经逐渐为大家认识和掌握。我们可以在对传统优秀统计方法进行吸收的同时,加强最新统计方法在运输中的应用与创新,如经济效益综合评判指数、模糊统计法、回归与相关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方法都需要在这一领域加以应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经济效益综合评判的统计方法。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考核和评价,以及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横向对比。通过考核、评价、对比,发现优劣和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但如何考核并形成结论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一个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常见的有经济效益综合率法、经济效益平均指数法和综合功效系数法等。
  2.模糊统计法。模糊统计法是指把模糊的思想应用到统计方法中,对运输活动进行模糊处理的有效方法。具体有模糊聚类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其中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可以对运输企业进行评价和归类,利用模糊评判的方法可以评价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对运输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
  3.回归与相关分析法。在运输领域中,一种现象的变化往往依赖于其他现象的变化,一种现象的变化也常常影响着其他现象的变化。回归与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回归、非线性回归等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回归与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运输企业的利润与运输费用的相关分析,也可以通过与运输相关因素的分析,对运输数据进行推断或验证。
  4.因子分析法。在进行运输成本分析时,我们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出哪些因素是对运输成本影响最大的。这样我们在今后的运输活动过程中对这些因素加以控制,从而达到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
  5.价格指数法。价格指数法是人们通常对价格总水平升降变动程度的习惯称谓,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运输行业可以根据价格指数确立运输成本,进行利润分析活动。
  
  参考文献
  [1]倪国定,王亚芬.道路货物运输量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统计,2006,(8).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2]李卫东,龚玉荣,刘延平,冯善唐,郭润英.我国铁路运输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科学版),2006,(2).
上一篇:关于我国机车信号主体化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