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5)
2014-02-17 01:29
导读:各方案的平面布置见图1。 4.3方案综合评价 遵循规划设计原则,我们对四个备选方案进行以下项目的比较,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方案四(武胜路+三
各方案的平面布置见图1。
4.3 方案综合评价
遵循规划设计原则,我们对四个备选方案进行以下项目的比较,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方案四(武胜路+三角地块)是综合评价最好的方案。枢纽站的规划方案一方面通过小三角地块的开发利用来加强与轨道交通的换乘联系;另一方面将一些始发线路引入武胜路的地下空间,改善交通组织混乱的状况,并且与M8线有很好的衔接。M8线人民公园站与淮海路站之间地下步行街的建设,可以将大量的人流引入地下,从而很大程度地减轻行人与地面机动车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而且,规划方案有很好的历史延续性,符合居民的换乘习惯。规划方案的进出口位于九江路、武胜路和延安路,可见性和环境兼容性好。通过对武胜路方案实施效果的仿真评价,其主要优点表现在:
(1)规划方案实施之后,广场地区大多数道路的服务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2)交通枢纽设施符合交通集散的分布,从交通流线上作到了人车分开、不同性质不同方向的车流分开的目标;
(3)公交枢纽站的建设和地下步行系统的形成,极大地改善了现状公共客运交通的集散问题,体现了公交优先的原则,构成了完善的方式换乘体系;
(4)由于人行设施规模较大且网络完善,因此广场地区人行交通具备较高的服务水平。西藏中路地下步行街由于很大程度扩大了地下人行系统的吸引范围,同时弥补地面步行系统的不足,因此即使投入很大也应建设。
综上分析,方案四确定为推荐方案。
5.结语
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从根本上解决现状广场地区客运交通集散所存在的问题。未来的人民广场地区的客运交通体系,将是由地下、地面所组成的多元化模式的立体交通网络,交通方式涉及步行、自行车、公共汽车、地铁等,该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建设,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交通问题,还可以为上海市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经验。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