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枢纽交通换乘分析与(3)
2014-02-24 01:27
导读:城市交通枢纽内部的大客流量要求在进行交通枢纽设计和客流组织时必须满足以下原则: 1)人流与车流的行驶路线严格分开,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和车辆行驶
城市交通枢纽内部的大客流量要求在进行交通枢纽设计和客流组织时必须满足以下原则:
1) 人流与车流的行驶路线严格分开,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和车辆行驶不受干扰。
2) 客流在枢纽区的有限的空间里能够进行交换,不发生滞留和过分拥挤现象。
3) 满足换乘客流的方便性、安全性、舒适性等一些基本要求。
这些客流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客流交通组织合理性的重要方面。
2.客流交通组织评价方法
交通枢纽的客流评价涉及到乘客在枢纽中所感受到的方便性、安全性、舒适性等很多问题,这些方面都难于单纯从定量或是定性的方面去考虑。因此,本研究把客流交通组织评价分为两部分,即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同时考虑。本次研究就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对某些指标提出量化标准,使评价结果更为直观、明了。
(1)定性评价
从乘客换乘的舒适性、可靠性、安全感和经济性等方面对枢纽内客流的换乘给出定性的好坏程度的评判。舒适性包括恶劣天气下的保护、气候调节、公交站停车棚和其它因素。可靠性包括照明、开阔的视野等。安全性是指行人与机动车分离。经济性因素与行人的旅行延误和不方便性的相关费用有联系。
(2)定量指标
方便性是枢纽内客流交通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方便性的因素很多,如步行距离、路线的直接性、坡度等,其中步行距离是方便性的决定因素。在枢纽区内乘客步行的距离是由其平面及竖向布置决定的,如果步行距离太长,出行的总时间也会增长,影响了居民出行的效率。此外,枢纽区内步行距离太长,必然使大量客流长时间停留于枢纽区内,管理范围增大,工作压力增加,枢纽区内乘客由于疲劳也产生厌烦情绪。另一方面,步行距离的计算较为简捷。因此,本研究中采用步行距离为主要
评价指标进行分析。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客流交通组织评价指标
(1) 最大步行距离
对乘客步行距离进行分析时,首先要考虑行人的最大步行距离。从某一种交通工具登降的乘客,由于其来源不同,步行的距离也不相同。如乘地铁的人可能会来自城区公交或自行车换乘等交通方式,这些人有不同的步行距离。综合所有的出行距离,可得出其中的最大值,这个值代表枢纽区内行人运行的可能的最长路径,当最大步行距离超过人能接受的范围时(500米),认为有一部分人将会步行很长距离,这时枢纽区的客流交通组织需要进行调整。
(2)枢纽的平均换乘步行距离
对整个交通枢纽来说,平均步行距离是枢纽区客流组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平均出行距离小,整个交通枢纽运行效率也高,反之亦然。由于各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换乘量不同,计算平均步行距离的取值应以换乘量为权重。设几种交通方式间的换乘量分别为Q12、Q13....,步行距离平均为L12、L13....,则平均距离的表达式为:
La_t=ΣQij*Lij/ΣQij。
考虑到人在水平面步行和竖向步行(上、下楼)心理与体力消耗的不同,取
Lij=Hij+K*Vij;
式中:Hij为水平距离,Vij为竖向高程差,K为上、下楼距离增大系数,上楼取4.0,下楼取2.0(如选择自动扶梯可取1.0)。
(3)各种交通工具的平均步行距离
在某一种交通工具上登降的乘客,其步行距离也是交通组织的高效性与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参考,仍用加权平均步行距离来计算,计为La_s,其计算表达式为La_s=ΣQi*Li/ΣQi,其中Qi、Li为与某一种交通方式相联系的乘客换乘量。
(4) 绕行系数
换乘乘客的步行距离与车站在枢纽区的平面布置有直接关系,在实际工程中,车站的平面布置经常受规划等种种条件限制,其位置基本被限定。在这种情况下,对客流组织的评价不能仅仅以步行距离的长短来衡量,还应当考虑在这种平面布置下乘客绕行的距离的长短。设在两车站间,理想的步行距离为Sij,乘客实际步行距离为Lij,则定义绕行系数a= Lij/ Sij。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