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英国环境保护命令控制与经济激励的综合运用-生(2)

2013-05-10 18:08
导读:水污染管理)史无前例地统一于一个行政部门下。IPC,相对于传统的末端控制在解决环境问题上似乎更具发展前途。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依赖IPC来实现环境
水污染管理)史无前例地统一于一个行政部门下。IPC,相对于传统的“末端控制”在解决环境问题上似乎更具发展前途。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依赖IPC来实现环境污染控制是正确的。随后取代IPC的“污染整体防治”(IPPC)更明确地显示出英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治理环境问题的最好方法。IPPC由欧、盟发起,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的英国因此就有义务采纳实施IPPC.IPPC的目的在于用所有适当的手段从整体上控制环境污染,特别要防止和减少空气、水和土地污染物的排放。IPPC中涉及的适当手段在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最佳可利用手段(BAT)被推崇为防止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明星手段”。

  英国经济激励机制的演化发展时间并不很长,但较之命令控制系统的发展却更加扣人心弦。英国以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市场手段一一环境税而自豪。早在1909年,LoydGeorge法官就将环境税加人汽油价格中。唯一遗憾的是,自此以后,该措施的采用就处在不连续状态。英国在实践中推广市场手段较欧盟中所谓环境问题的“领头者”—荷兰和丹麦要晚,原因就在于英国环境政策传统框架、形式与内容的制约。这种论断后来为皇家环境污染委员会在1972年证实:“我们并不认为环境收费系统比(法律)许可系统更行之有效……如果采用适当的政策,(许可系统)就能保证良好的环境效益……收费系统的运行管理需要专业人士……而我们不认为现阶段存在这样的专业人士……政府应该立即对采用市场手段的个案进行调查;但我们并不完全相信这些调查结果已经能够充分显示从许可制度向市场手段为主的转变在环境污染控制上具有可行的正确性。”

  在是否运用经济激励机制的问题上,首先,英国根本性的态度转变似乎始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正式规则的整合。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报告开始在英国受到关注和推崇。报告里指出,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与当前需要相适宜,而同时不会危及到后代的这种发展与需求相适宜的步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于,调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确保每一种发展的受益大于其成本,包括它的环境成本。其次,英国接纳经济激励机制的趋势被提倡革新的风潮所带动。这种革新风潮认为,以命令控制为典型特征的政府调控手段,离开了社会各层面参与环境保护责任的分配,没有能力完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经济激励机制,作为一种选择性补充替代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姿态上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经济激励机制手段被运用到实践中。AndrewJordan,RudigerWurzelandAnthonyR.Zito的书中有例为证,大量减少车主对过滤石油的运用,减少使用未过滤石油车主的环境责任。1993年实行的国内燃料消费税及1996年实施的垃圾税同样反映出一个事实,那就是,经济激励机制的采用在英国不再是停滞不前或者暖昧不明,而是激进的或蓬勃发展的。虽然经济激励机制的广泛运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另一方面,它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大多数的经济激励机制本质上都是被运用到了增加财政收入上,而非保护环境本身。经济手段明显偏重于工业而非消费者。然而,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伴随着执政党的更替,新的工党政府在推广经济手段的运用,建构环境政策框架上致力于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众多诸如2001年的“气候变化征税”,2002年“排放物交易方案”的新经济手段得到采纳。事实证明,英国政府现时已经完全摒弃纯粹依赖命令控制系统的策略,而是信心十足地将更大的赌注放在经济激励机制上。

  二、命令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英国管理体制的哲学一直是以质量为导向的。环境质量标准就是这种以质量为导向哲学的最好体现。环境质量标准是以控制无危害性物质为目的,通过对某种污染物对现有环境的影响作为评估这种污染物是否达到排放要求的。除了这种控制无危害物质排放的环境标准,还有两种标准控制危害物质的排放,通常被称之为排放标准和流程标准。排放标准明细出允许从某一种工厂或者某一种设备里排放出的污染物质的总量。虽然这种标准并不像环境质量标准一样受到重视,但并不意味着它不受欢迎,而是被普遍认为它可以为环境质量标准所包含,成为衡量质量标准的一种手段。

  (一)灵活性与革新

  从理论上来说,命令控制系统在环境保护方面是非常有效,或者说有经济效率,甚至是很成功的手段。遗憾的是,事实远非如此。学术界一直有共识,命令控制系统,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和流程标准,或许可以被认为是最灵活的手段,因为这些标准分别留给执行者和有权机构一些弹性空间。环境质量标准只要求排污者达到预先设立好的污染级别,而不是强调排污者在某一工业流程应该采取的技术,这样也就给排污者留下了一定的选择空间。在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标准极具灵活性。

  认识到IPC可行性的道德支撑后,对于企业来说,IPC还有很多已知有利性。例如一些大企业,非常愿意应用BAT-NEEC的高科技手段提高效率和生产力,以对较小规模的竞争者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另外,一些大企业可以通过向一些急子想以低成本提高环境技术的企业出售这些技术来获取收益。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是包括大规模和小规模企业革新发展环境科技的动力之一。因此可以大胆假设,这种“可交易的环境技术”,如果被正当运用,也许会产生类似经济激励机制中的环境许可交易制的效果。相反,被认为是最具有灵活性的环境质量标准的理念,至少在环境技术革新上不如排放标准和流程标准。在环境质量标准已经达到的情况下,污染者就失去了继续改善自己行为的动力。虽然选择性分析并不能完全回答是否环境标准越没有弹性,该标准就越不可行的问题,但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形式主义式的只考虑灵活性因素而忽略对诸如道德和革新等可行性因素的考虑,对全面认识命令控制系统是无益的。

  (二)成本经济性

  地域性地设立统一环境质量标准容易造成成本不经济性。因为位于吸收容量相对较大的环境里的企业很容易以低成本达到环境标准,相反,位于吸收容量相对较小的环境里的企业必须花费相对较大的资金来达到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的不经济性还应当归因于对于污染等级的持续监控。设立统一标准的排放和流程标准也同样具有不经济性。因为他们也同样忽略了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边际减益成本的问题。很明显,这就形成了一种现象,有些企业不用投人太多资金就很容易达到标准要求,而有些企业要满足标准要求就必须花费更多资金。因此,从经济学上讲,不同企业的成本差异就造成了边际减益成本。边际减益成本因而被视为命令控制系统在控制环境污染问题上的一大缺陷。

  (三)环境效应

上一篇:个人、单位和民间组织的国际环境法律地位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