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成本计量研究(1)(3)
2013-05-23 01:29
导读:三、财务成本计量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 由于传统财务会计强调可靠性,在会计系统设计时,选择了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以收入与成本进行配比为原则
三、财务成本计量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
由于传统财务会计强调可靠性,在会计系统设计时,选择了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以收入与成本进行配比为原则等作为基本理念,并要求会计人员采取谨慎态度处理会计事项。企业资产被看成一种“尚未摊销的成本”,并根据历史成本原则来计量;企业收益被理解成一种“现实交易收益”,并按照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来确认。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成本理论”在传统财务会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财务会计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成本的分配或归属过程。
1. 传统会计收益观下的“成本配比”原则
传统财务会计的收益是指来自企业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的差异,是一种“实现”的收益概念,也称之为会计收益,强调“实现”的会计收益观的优点在于: ﹙1﹚由于建立在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基础上,因此它符合稳健原则的要求; ﹙2﹚实现收益观是考核管理当局受托责任最客观的指标。 传统财务会计的收益概念天然地决定了需要运用配比原则来分配费用和已确认收益。很显然,配比原则实际已成为强调“收益重心”的传统会计确认收益的核心原则。会计收益大小的度量是通过收入确认的实现原则,即在收入实现以后才确认收益,它只将已实现的收益确认为企业收益,不包含资产价值升值等未实现的收益;另一方面这种收益的度量有赖于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合理配比,与当期不相关的成本应作为资产(未耗成本)结转为以后期间的费用。 与传统财务会计收益观相对应的是经济收益观。传统会计收益概念的批评者认为,会计收益概念存在着重大缺陷,未来收益概念应采用经济收益观。他们指出了会计收益的缺陷: ﹙1﹚由于依据收入确认原则,使得损益表所反映的企业收益是不完整的收益,它没有包括未实现收益; ﹙2﹚在采用配比原则时,由于收入采用现时价格计量,而费用则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因此成本的分配并不完整,使得成本未能真正得到弥补; ﹙3﹚由于依赖历史成本计价,使得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仅仅是未耗用的资产成本余额,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的价值。经济收益观强调的是资本保全原则,可理解为补偿资本后的一种增量。近年来会计界由于强调重置资产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多地接受经济收益概念,如果未来会计采用经济收益概念的话,成本的配比原则和历史成本计量原则将会受到根本性的冲击。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试论电网企业的成本控制
高校学分成本与学分制收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