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知识社会的本质特征、生成环境与创建途径(2)

2013-06-19 01:10
导读:知识社会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知识经济一体化。在知识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知识化特征。也就是说,以知识和信息作为最重要的

知识社会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知识经济一体化。在知识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知识化特征。也就是说,以知识和信息作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改变以自然资源、资金、一般劳力等有形资本投入为主的方式,而以知识和信息等无形资本的投入为主。以教育产业、信息产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媒介与咨询产业等一系列知识产业为标志的新型产业在知识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充当了知识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桥梁。人力资源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为知识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先决条件。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等高科技手段,为知识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有力保障。二是知识普及大众化。在知识社会,知识的普及决不仅是少数专门机构的工作,而同时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知识的提高也决不是少数人追求的目标,而是人们普遍追求的愿望。社会也为知识的普及提供必要的投入,不断建设和改善普及知识的设施和条件。知识的普及不仅在学校,同时也在机关、工厂、农村、社区、家庭等全面展开。同时,社会成员对科学的极大兴趣与探索精神,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自觉摒弃违反科学的愚昧观念与反对滥用科学的行为,也是知识普及大众化的重要体现和积极成果。二是知识学习终身化。在知识社会,由于社会成员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如何,越来越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因此,知识学习的过程决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说,知识学习决不仅是社会成员某一阶段的需要,也是社会成员的终身需要。把学习当做一项自觉的、持续不断的行为,是社会成员的一种基本的行为方式。知识社会为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提供了多种保障,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具有了更大的自主性,而且在学习方式上也具有了更大的选择性,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四是知识创新加速化。由于知识的学习、传递、利用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加密切相关,因而直接导致了知识数量的成倍增长和知识创新速度日益加快。据专家测算,近50年来,人类所获得的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的数量,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现在,全世界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每隔一年半就增加一倍,每年批准的专利技术达120万件以上。伴随着知识创新速度的日益加快,产品创新也呈日益加快态势,具有较高知识含量和附加值的新产品,才能赢得社会成员的青睐。

  二、知识社会的生成环境

由于知识社会是建立在对知识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充分利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以知识型人力资源为社会主体,通过大力营造学习知识、传递知识、利用知识、创造知识、共享知识的社会取向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知识价值,因此,知识社会的生成必须具备相应的环境及条件。从知识社会的本质特征上看,知识社会的生成环境及条件,主要体现为如下三个重要方面:

一是知识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知识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是知识社会得以生成的重要条件。知识产业又称“头脑产业”,主要以信息产业、教育产业、科技产业、媒介产业、设计与创意产业、策划与咨询产业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知识产业的兴起与规模的不断扩大,是现代人类社会文化和经济全方位进步的结果,是在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经济升华、知识物化的结晶,也是推动知识社会生成的极大动力。在知识社会,由于社会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知识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文化知识消费像日常生活品一样进入千家万户,精神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接受社会和公众的挑选。知识物态化、精神产品产业化促进知识全方位生长入经济领域,形成一系列的信息商品、科技商品、文化商品以及文化产业、教育产业、信息产业、设计产业、创意产业、策划产业等。此外,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在审美文化的引导下,社会成员的生活品位不断提高,生活个性不断优化,形成了追求健康生活方式、表现个性生活理念、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基本态势,这就促使经济不断地向文化时尚靠拢,不断地向文化艺术回归,促进商业文化提升、物质产品审美化,形成一系列新型的商品文化、市场文化、消费文化,也极大地推动了知识产业的快速兴起与持续发展。在知识社会,人们以充分展示知识价值为自豪,以大量消费知识产品为时尚,因此,人们对知识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大都抱以热烈拥护的态度,并积极投入知识产业化的行列。也就是说,广大劳动者不仅是知识产业的接受者,也是知识产业的创造者;不仅是知识产品的生产者,也是知识产品的消费者。特别以专业技术人员和“白领”、“金领”人员为代表的社会新兴阶层,更是知识产业的拥护者和创造者,是知识产业化的社会中坚力量。

上一篇:论析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