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知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知识社会的实现要通过终身学习这一重要环节去实现,而高等教育在这个环节链条中将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社会体系。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再到知识社会,社会形态的每一次转型无不要求和推动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由于变革日显重要和急剧加速,社会越来越建立于知识之上,高等教育和研究成为民族、社区和个人在文化、社会、经济与在生态环境上可以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高等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应当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化与革新”。
1.知识社会对高等教育过程的影响。高等教育的过程不是几个简单的过程,实际上是许多过程的集成。总的来说,其过程可以分为高等教育设计过程、教育提供过程、教育服务过程与管理过程等三大类。教育设计主要指对培养方向、学科内容的选择与编制、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设计;教育提供过程主要是指以各种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专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过程;教育的服务与管理过程包括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后勤保障、知识推介和转化、管理服务等。教育过程的实现不仅受制于以上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依赖于学校的定位、培养目标、市场需求、教育过程的提供方法等。知识社会对高等教育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意识的影响上。知识社会在本质上是人类理想发展目标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创新是知识社会的主题,追求生存条件的改善是知识社会的核心目标。核心目标左右着人类的一切活动,而教育作为一种创新与理想实现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首当其冲地被人们重视和使用。因此,知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必然的。这种必然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上转向核心能力的培养,如典型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社会心理能力、多元文化能力、媒体应用能力等。体现在教学形式将由传统的人与人面对面经典的学习形式转向现代的交叉学科学习、项目关联学习、自我调节学习、团队集体合作学习、国际合作交流、媒体支持学习。知识社会还将影响着教育过程的发展走向,体现在教与学的角色转换将促使大批学生成为新知识的发现者,教师将更多地成为教育过程的咨询者、协调者,学历教育转向终身学习,成就成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教育服务与管理过程中,知识社会的影响使得目中无“人”管理模式向以人为本服务模式转化,教育管理者的责任行为与其自觉理念的转变,教育制度自我负责原则的强化,教育管理的行政规定取向向学习过程导向的转化,教育网络的建立、知识物化的途径、长效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等,可以说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是知识社会条件下服务与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知识社会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高等教育结构就是指构成高教系统的各单元或要素的组成状态。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部分,“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布局结构(也称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知识社会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源于产业结构不断变化。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们经历了劳动力逐步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数量上升趋势,比重逐步增加的发展阶段,进人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以后,第二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趋势逐步减弱,第三产业呈现迅速上升趋势。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知识社会)产业结构的最大区别:其一,工业时代的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制造业,是资本和劳动密集驱动型;在知识社会中,制造业发展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的时代,其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竟争力的提高更多地靠核心知识和人才支撑。其二,服务之育的影响及对策业迅速发展。这一产业结构升级和变化带来的是现代制造业核心技术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严重短缺,迫切需要我国高等禅育结构作出调整。第一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已使高等教育从社会的边缘成为了社会的中心。第二,科学的分化与综合,使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应运而生,反映在高等教育中就是高等院校出现了许多新兴专业,如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科技哲学等,出现了众多复合型学科专业,使高等学校的教学呈现出更多的选择性、灵活性和对社会、科技发展的适应性。第三,知识社会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和依赖上。既需要科学上有发明发现,生产技术上有创新和变革的科研和设计队伍,也要有适应知识社会发展需求的管理服务队伍,每个层次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第四,知识社会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多类型人才的需求上,主要表现在“学术型”和“职业型”,促使高等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不同的定位与合理分工。第五,知识社会本质上是和谐社会,这种政治理念必将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如:我国高等教育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表现为一种政治性的增长。美国在二战结束后,为了缓解1200万复员军人的巨大的就业压力开始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也说明了其中的政治含义a同时,一些观念性的因素,如“机会均等”、“教育民主”、“大众化”、“终身化”等,使高等教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将成为终身学习的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