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发展与演变(1)(2)
2013-11-23 02:06
导读:质量成本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质量成本管理是研究制造过程中合理质量水平的一种分析管理方法。从经济效益上看,片面追求100%的合格率,需要投入质量
质量成本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质量成本管理是研究制造过程中合理质量水平的一种分析管理方法。从经济效益上看,片面追求100%的合格率,需要投入质量保证费用,这未必是有利的。确定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最优质量标准”正是质量成本研究的课题。这就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成本管理向产品开发、工艺技术的深度发展。
三、关注作业成本阶段
1. 企业经营环境及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后,企业外在环境变迁主要体现在:第一,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压力,纷纷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制造(CAM)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产品成本结构,使得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比重下降,而制造费用比重却大幅上升。如何科学地分配制造费用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第二,顾客行为变得更具选择性、个性化,产品顾客化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重大变革,美国学者Robin Cooper和Robert S Kaplan提出的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1988)为新制造环境下的成本管理方法奠定了基础。
2. 成本观及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管理。
在新的企业管理思想里,人们的关注不再是产品成本,而是导致成本发生的作业。人们不能控制成本,仅能控制导致成本的作业。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就必须站在整体的、战略的角度对企业的作业链进行分析。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不能像过去那样只停留在“产品”这一层次上,而要深入到每一个“作业”层次。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探讨
交易成本视野下的家族企业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