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中药产品国际营销战略中的文化传播(2)

2014-01-27 01:18
导读:首先,中药和中医一样,都有着极其浓厚的中国传统特色和深厚文化,如中医中就有经络和穴道,而中药中就有着“毒药非毒,只要用法用量合理”等说法

首先,中药和中医一样,都有着极其浓厚的中国传统特色和深厚文化,如中医中就有经络和穴道,而中药中就有着“毒药非毒,只要用法用量合理”等说法。这些都是用现代西方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因为东西方文化不同,中药文化中就蕴含有一定程度的东方宗教文化,多少带有点神秘色彩,但西方文化则注重实证,以可见得到的东西和实验为准。比如经络、穴道、毒药能人药等等,用西方药学观点而言,是根本看不见也行不通的。因此从一开始,西方人就带着“巫医巫药”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中药,多数外国人认为中医药是一种很玄妙并不能用科学解释的东西。

其次,中西药质量标准之间的分歧是中药进人国际市场障碍之一。西方的药品标准都是针对西药的,成分是什么、含量是多少、发生作用的机理是怎样的,都要求有清楚的数据显示,这是因为西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证、重视实验和数据。但这些要求对中药来说却很难实现,我国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中医药方法,主要靠控制品种来源、产地、生长年期、采收加工、炮制、贮存以及外观和一些简单理化鉴定对中药材进行质量评估。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至今仍是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不同国家因其医药文化的不同而制定了不同的药物质量标准,我国中药产品因为达不到标准而被拒之门外的事情屡见不鲜。

最后,中西药文化的差异在解说药物成分方面也造成了不利影响。西药受西药文化注重实证与分析的影响,讲究药物有效成分,对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一定要有准确的数据说明或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来证明,这些在西药说明书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中药讲究的是药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和药物的炮制,一种中药往往含有千百个化学成分,而一个化学成分又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这些因素合起来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若以单一化学成分来说明某一中药的功效,无论是单味还是复方,显然是不合理的,大多数中药的药性、功效及药理作用,并不能以单体化学成分所代表。如广东著名的地道药何首乌,生何首乌本身含有蕙酿类成分,长期滥服确实对肝肾功能有一定损伤,但我国通过选用其块根,用黑豆汁反复炖蒸,经过炮制,其有毒成分已被去除,成为“制首乌”,能补肾固肝、益精乌须,是一种滋补良药。但这些很难向外国消费者说清楚,并得到他们的认同。

从中药产品出口的角度看,得不到消费者认同的中药产品很难走出国门,因此中西药文化差异带给中药对外贸易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

[1][2][3]下一页

上一篇:从2O世纪美国的广告论析广告传播理论的人本主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