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1)范文(2)
2014-05-03 01:03
导读:2 问题 分析 2.1 管理干部政策及体制落后于改革形势的发展 传统的医院管理干部大多是任命制。医院管理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属于党委组织部门,而党
2 问题 分析
2.1 管理干部政策及体制落后于改革形势的发展 传统的医院管理干部大多是任命制。医院管理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属于党委组织部门,而党委组织部门又不是管理医院的主体,形成管理医院的不管干部,管干部的不管医院,权责分离致使管理不力。对专职党务干部和行政管理人员至今尚未形成独立的职称系列属于很普遍的现象,其待遇(包括工资、奖金及退休年龄等)远不及业务人员,因而缺乏职业安全感。随着医院机构精简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医院管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面临着威胁。
2.2 对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医院管理人才是医院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卫生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1],也是医院改革的组织实施者。医院优秀领导人如同专业技术顶尖人才一样,是人才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未被人们所接受,医院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共识,在重视医院管理人才建设方面却尚未形成气候,当谈到医院管理干部专业化时,总习惯理解为
临床医学专业,并以此作为选拔医院领导者的重要条件。久而久之,医院管理者本身也会产生错觉。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但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管理出人才却很少被人们所认同,医院管理队伍甚至被视为什么人都能干,而且是不产生效益的“富余人群”。有技术有管理能力的专业骨干从事医院管理工作,会被认为是人才浪费。对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也远远不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医院管理人才的继续 教育 尚未形成体系,导致 影响 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影响医院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3 管理者的来源与培养影响管理干部职业化的发展 医院的高、中层管理干部大部分来源于专业技术骨干,尤其是高层管理者,他们都有较高的学历,甚至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高知名度,可是在从事医院高层管理工作时,他们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但是在繁忙的管理工作中,他们是不可能抽出完整的时间去系统 学习 有关的管理知识,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学习、 总结 和不断地提高或参加短期培训。通过以上的实际问题也反映出我国管理学科教育的滞后,我国大专院校的医院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原有的几家医科大学的医院管理专业前些年处于停滞状态,而综合性大学的管理学专业又很难培养具有医学特点的医院管理人才。加强医院中高层管理者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中医院管理专业的教育体系,有利于现代化医院的中高层管理队伍的职业化。
3 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初步实践及发展方向
3.1 建立能够使优秀的医院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育人和用人机制 我院是一所卫生部直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总病床位1000张,2300余名职工。为了建立一个能够使优秀的医院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育人和用人的机制,2000年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干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医院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选人方式上实行公开化,育人途径上探索多样化,用人制度上强调柔性化,为医院管理人才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配置,为全面推进医院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造就一批能够担当重任,高素质职业化医院管理人才队伍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3.1.1 选人方式上实行公开化 自2000年开始,我院进行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干部“四化”、德才兼备的标准,推行院内公开招聘,择优上岗的方式,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中层管理干部充实到医院的处级管理岗位。全院将原有的31个行政处室精简为14个,并对14个处室的31个正、副处级的岗位实行竞聘上岗,院内先后共有45人参加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经审查合格有36人参加答辩,通过竞聘,最后31名管理者择优上岗。公开竞聘上岗后,中层管理者的平均年龄由48.2岁下降到43.7岁。有5名原处长改任非领导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