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解读中国农民就业(3)

2014-10-02 01:15
导读:第一,城镇化,是农民就业的主渠道,是大容量吸纳劳动密集型就业的首要载体。尽管我国城镇化的水平较低,但多元化城镇,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经的阶


  第一,城镇化,是农民就业的主渠道,是大容量吸纳劳动密集型就业的首要载体。尽管我国城镇化的水平较低,但多元化城镇,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经的阶段,是解决目前以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难题的关键,是农民就业的主渠道。城镇已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1979年,设有建制镇2581个,1991年为11882个,到1999年底,我国的城市达668个,建制镇达19216个。按国际标准统计,我国城镇的人口比重目前只有37.8%,比通常标准低7.2个百分点,就是说少吸纳了3235万人。如果到2015年的城市率达到45%,现在小城镇能够上档次、上规模,那么,未来城镇可吸纳2.89亿人口,吸纳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40-50%。农村城镇化不仅仅是一个投资的问题,而是牵涉到方方面面的改革和一系列部门利益的问题,诸如土地权属问题,户籍制度问题,统一规划调整集中的问题,投资体制、体制、公共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相关政策问题,政府管理体制改进的问题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妥善解决。

  第二,乡镇企业,是农民在农外就业的另一条出路,是大容量吸纳劳动密集型就业的重要载体。乡镇企业曾为农民农外就业立过汗马功劳,最多的时候吸纳了1.3-1.4亿农民就业。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困难,未能进一步大量吸收农民就业,甚至还排斥就业,但这并不等于乡镇企业不能再吸纳农民就业。我国乡镇企业与世界一些国家的确认标准相比,它的实际人数规模相对偏高,资产、资本和经营额规模相对偏低,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类企业就业投资较低,就业制度灵活,对就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具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优势,只要注意引导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鼓励多种形式、多种所有制的发展,就能努力扩大乡镇企业就业的容量。经测算,2000-2005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预计为14%,劳动力增长速度为1.5%,乡镇企业每年可容纳新的就业人数为200万人左右,到2005年达1.37亿人。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城镇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劳动力的年均增长速度为4%左右,每年新增就业400万人,2005年将达1.49亿人,2010年预计达1.6亿人。因此,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推动农民就业的主要途径。国家政策、财政政策、金融货币政策都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第三,西部,是农民就业的"希望的田野",是大容量吸纳劳动密集型就业的巨大容器。解决西部5亿亩耕地的开发问题,必须一是上水,二是上人,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这样,大批的过剩劳动力可以动员到西线的水利工程上。国家出台了加快西部发展的政策,西部地区大规模开发的全面启动,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空间。农村劳动力走向地广人稀的西部,一方面,可以为开发西部提供大量的廉价工程建设和后勤供应劳动力,降低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转移到西部农村,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为大批工程建设人员提供价廉物美的新鲜的农副产品,促进西部经济和建设的发展。现在我国很多农民已奔向西部腹地,西部将成为我国农民就业的"希望的田野"。大规模的人口西移,既能解决中国严重的人与资源的不平衡矛盾,缓解东部的人口压力,又开发了西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民就业的难题。这对于只有劳动力的数以亿计的中国农民来说是最现实的。西部转移,农民自身无力解决,而取决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此外,走出国门,向国外输出劳动力。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需要国际劳动力市场。现在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造成向外就业困难,但这并不是等于没有潜力可挖。我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公平地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中国国家计委的一份资料曾认为,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务输出收入占到本国进出口贸易的10%-15%,而中国仅占到1%。这表明,中国在这方面的余地还很大。现在农村中的一部分能人,已走出国门到外出种田致富,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自己闯出的新路,值得推广。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提出始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