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从一般意义上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适用性研(2)

2015-02-25 01:08
导读:2、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看,劳动价值论适用于当代资本主经济。 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是私有制的社会,仍然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它与

2、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看,劳动价值论适用于当代资本主经济。
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是私有制的社会,仍然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它与自由资本主义在经济形式上、阶级本质上、榨取剩余价值上并无本质的区别,因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所做的基本分析,仍然适合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当然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自动化的实现,促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劳动的具体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脑力劳动、科学技术和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更加明显;生产者把自己的肉体器官作为自动化机器体系的一部分,使自己的体力直接投人生产的现象大大减少,有的部门甚至由直接的生产者变为生产过程的监督者、调节者;与自由资本主义相比劳动价值论起作用的历史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力的水平大大提高,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更加明显;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统一的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交换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整个世界都纳人市场经济的范围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否过时了?回答是否定的。科学技术是人类同自然作斗争的智慧结晶。人们通常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实际上科学和技术是两个概念。科学是社会意识形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或各个方面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是获得理论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技术表现为物质形态—生产工具、仪器、工艺流程以及操作技术等等。从科学技术的含义,我们就可以发现科学是以凝固的知识形态存在的,它不是指直接的生产力,而是潜在的生产力,它本身不能创造价值。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它以物质的形态存在,表现为生产工具、仪器、工艺以及操作技术等等。从价值的创造来看,技术是不创造价值的,原因就在于:先进技术体现的先进设备是人类活劳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物化劳动而不是人类活劳动本身。劳动只有人类的活劳动才能创造价值,物化劳动—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都不能创造价值。无论科技怎样发展,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人和物等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不同地位。因为,现代化的大生产过程仍然是依赖生产者来驾驭的,技术的发明、应用、改进哪一个过程也离不开劳动者。每一项新技术最初都是由劳动者发明的,在生产中新的生产工具、工艺等也是由劳动者去运用的,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技术也是由劳动者不断改进的。产品价值的增值也仍然依靠生产者,而不是资本和机器。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吸吮活劳动才有生命,吸吮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自动化机器体系仅仅是生产者的生产工具,它作为不变资本,如果没有生产者的劳动将其使用到生产过程中去,那它不仅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转移,更谈不上使产品的价值增值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自动化的实现,只表明劳动力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产品价值的增值将更少地依靠生产者的体力劳动,而更多地取决生产者的脑力劳动。高科技产品的价值创造,贯穿于研究、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之中。在这个整个过程中,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归根到底,它们都是人们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产物。因此,无论科技怎样发展,离开人的劳动,科学技术都是死的,不能创造出新价值,因而也不可能创造剩余价值。生产商品的活劳动仍然是价值的唯一来源、科技的发展、生产自动化的实现,这种新情况并没有改变劳动创造价值的事实。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对宁夏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的思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