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莫瑞森2O世纪7O年代小说中黑人女性成长历程解析(2)

2015-03-22 01:03
导读:佩科拉受白人文化审美意识的浸染,把白人的审美标准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以为自己的黑皮肤丑陋无疑。佩科拉渴望一双最蓝的眼睛,说明她彻底接受了

佩科拉受白人文化审美意识的浸染,把白人的审美标准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以为自己的黑皮肤丑陋无疑。佩科拉渴望一双最蓝的眼睛,说明她彻底接受了白人的文化意识,用白人的眼睛观察世界,白人主流文化表现出的种族主义色彩,扭曲了佩科拉幼小的心灵,导致了她对自身黑人特性的抛弃和对白人特性的追求。

佩科拉的自我迷失,不仅是她个人的,也是所有黑人的,更是这一时期大多黑人女性身上所呈现出的共性。

二、青年秀拉—个体抗争的猛士

继《最蓝的眼睛》之后,托妮·莫瑞森又发表了小说《秀拉》,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对黑人女性的洞察更深人了一步,与《最蓝的眼睛》中的佩科拉盲目追逐白人价值观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主人公秀拉成了一名义无反顾地寻找自我、发掘自我,挑战传统观念、追求自我价值的悲壮猛士。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秀拉》是《最蓝的眼睛》的延续:它不仅描写了黑人女性的童年,而且将之延伸到了她们的青年生活阶段。

秀拉从小生活在一个极为贫穷落后的、被称作“底层”的黑人聚居区。在这里,传统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控制着每个人。黑人妇女在种族歧视和传统观念的双重枷锁束缚下,她们无法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黑人种族内部的价值观使她们又成为男人和家庭的囚徒。黑人妇女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却没有意识到她们的悲苦命运。老一代黑人深受白人的歧视,生活极其窘迫,而新一代黑人生活也是举步维艰,饱受失业、贫穷之苦。秀拉作为一个黑人女性,敢于挑战强加于她身上的枷锁,打破所有的界限和黑人女性的生活案臼。她在参加好朋友奈尔的婚礼后,离开故乡闯荡外部世界,踏上了追求自我价值的叛逆旅程。她走南闯北,到过许多大城市,求学、游历长达十年。回到“底层”之后的四年间,她与男权社会进行着强硬的对话和抗争。秀拉做出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举动,她把维护黑人传统的人物代表—外祖母夏娃赶出了老屋,她通过放纵性爱、追求个性解放、蔑视传统伦理观念,对压制女性的男性至上主义的传统进行反叛,秀拉自主选择一个个男人,甚至与好友奈尔的丈夫上床,之后又把他们一个个地抛弃。她不结婚,不生子,不接受传统女性的生活方式,不愿意做男权社会男性的附属品。在秀拉看来,她不需要通过与男人结婚或者组建家庭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她在当地居民中恶名远播,为人所不齿,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然而,秀拉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甘心过着与社区对立的自我放逐的孤独生活,她以独立顽强的人格和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彻底解构了黑人社区的传统规范。

[1][2]下一页

上一篇: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历程解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