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新课标中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努力建设开放性的、有弹性、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构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
6、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并恰当运用互联网技术,收集、运用好信息,能设计、制作并使用语文课件,同时能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新技术及信息处理。
7、语文新教材的编写不但体现了上述思想,而且选文更新力度极大,五分之四的选文是新的,不仅强调文质兼美,强调名家名篇,而且进一步加大了时文比例。从新教材注明的选文出处,不少选自1999年和2000年新近出版的书籍,选文内容和主题富有时代气息。
以上信息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那就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对语文学习观、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师观、学生观,对语文素养、对语文教学策略和方式、对语文教材观等等已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理念,特别对语文教师提高到专业化程度上来要求,对语文教师综合素养要求是更专业化更高更全面了。
从上不难分析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如下的思想理论知识素养与能力结构,才能适应基础教育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1)思想理论知识素养
能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师必须有良好语文教师思想品格情操素养,职业道德素养,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素养,语文教育基础理论素质修养,广博的人文素养,及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素养,网络信息知识素养及其它自然科普知识素养。
(2)能力结构
能力结构可大致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知识能力结构,一块是语文教学能力结构。
知识能力结构包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较强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储备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联想、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较强的审美能力;较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敏锐地感知并吸取新的知识理念的能力。
语文教学能力结构,包括“三字一话”的基本教育技能,师范性教学语言的能力,创造性理解和处理使用教材的能力,建构校本教材的能力,具有策划并实施语文教育教学策略的能力,具有组织与引导语文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设计教案与学案、组织教学、测试反馈、教学评价的能力,具有驾驶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具有语文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目前高师中文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上与培养达到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的师资尚有不适应之处。
以贵州省师专中文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为例来看,与培养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需求的师资有极大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高师中文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缺乏明晰的理念,或其理念已与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不相适应。
就毕节师专中文专业而言,其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也跟省内其他师专一样,是根据贵州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时间计划表制定的“毕节师专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时间计划表”。其课程为何这样设置,为什么这样结构,不见任何说明。我们除了知道师专中文专业就是培养合格初中语文教师外,至于什么样才算合格的语文师资,认识就十分模糊了。当然,这样设置什么课程,不设置什么课程也就有了许多随意性、盲目性。其课程设置和结构与师范性要求的不适应性更是显而易见的。
2、语文教育类课程设置极为薄弱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