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新视角(1)(2)
2015-07-02 01:53
导读:但是,我们更要看到相比于国外非政府组织以及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我国自非政府组织诞生之日起,始终面临着行政机构的严密控制,相关法律的不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相比于国外非政府组织以及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我国自非政府组织诞生之日起,始终面临着行政机构的严密控制,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和难以实施,以及由此而来的资源动员能力严重不足等诸多方面的困境。在国内,非政府组织的不发达使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的发展缺乏非政府组织有力和有效的参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明显滞后,其所需要的法律制度、社会支持、文化背景和经济基础还很薄弱,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法律制度的缺陷。在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法制领域还存在许多法律空白,现行的登记管理制度框架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NGO的发展,它们所带有的控制、限制的基调和烦琐的手续规定成为制约NGO发展的不利因素。二是政府改革不到位,政社不分,受政府干预过多,官办比例过大。相当一部分由政府职能部门转变而来或由政府扶植建立的社团,都严重依赖政府,工作方法带有浓厚的行政化倾向,运行效率低下。三是组织资源不足。首先是资金不足,缺乏一批大型的、有实力的基金会支持,后备资源跟不上,大多数NGO资源动员能力不够,而导致其生存能力薄弱;其次是人力资源不足,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四是管理落后,缺乏自治。在依靠发起人个人举办的民间组织内部容易形成典型的个人魅力型权威和不同程度的家长制作风,各种日常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程序,管理比较粗放。组织本身的自治不够,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二、管理创新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价值向度
在普遍的意义上说,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离不开管理。管理也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组织效率的方式。从理论上分析,整个社会的管理活动通过对群体活动和社会运行施加积极的影响和调节控制,社会管理模式主要由三大行为主体在三个层面互动,即政府、市场组织(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是实现社会有序运行和不断发展的共同推动者,三者分别采用行政、经营和自治方式动员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资源和力量,形成一个管理体系,以合力作用于社会,使整个社会呈现稳定而有序的运行状态,进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需要具备相应的高度组织化的微观社会基础。从社会组织层面上看,经济领域内的现代企业——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政治与行政领域内的国家——政府组织职能的转换和机构改革、市场与政府以外的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从三个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向度构成了一个社会发展的整体,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在组织结构层面上的主要内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公用企业滥用行为与“混合型”管制改革
面向IC生产模式的敏捷供应链体系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