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刚性管理的特征与利弊(1)(2)
2015-10-08 01:16
导读:二、刚性管理的内涵 “刚”字的意思,我们可从《故训汇纂》中找到多种注释,“刚,坚硬也”(《玄应音羲》卷七“刚靳”注);“刚,坚,全之性也”
二、刚性管理的内涵
“刚”字的意思,我们可从《故训汇纂》中找到多种注释,“刚,坚硬也”(《玄应音羲》卷七“刚靳”注);“刚,坚,全之性也”(《素问·五棠政大论》;“其性刚”张志聪集注);“刚,谓质直而理者也”(《论语·公冶长》“吾未见刚者”邢爵疏);“刚,坚强不屈之意”(《论语·公冶长》“吾未见刚者”朱熹集注);“刚,谓情无私”(《左传·昭公六年》“断之以刚”孔颖达疏)。可见,“刚”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事物的特性:坚硬,质地正而有条理;二是泛指一切活动中体现坚强、正直、果敢、无私心的动作、状态都称为刚。“刚性”
英语为“Rigidity”,其词意为“僵硬、强直、顽固僵化、严厉而不通融”。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管理实践的丰富多彩使得人们至今还没有给管理下一个统一而精确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不过,在这里我们可引用哈罗德·孔茨的定义.以对管理有一大概的认识:“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的的过程。管理人员要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所有管理人员的目的是要创造盈余,提高生产率。”在这基础上,我们对“刚性管理”进行分析:刚性管理(有的称为硬性管理),即是在管理活动中体现刚性特点,管理人员通过刚性来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在从事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时表现出果敢、坚毅、正直、无私心,使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严格、坚硬,不易改变。可以说,制度是最能体现刚性的,那么。以什么作为依据制定制度呢?我们不难发现:以工作为依据是最为理性、最为合适的。因此,“以工作为中心”、“以制度为中心”就自然成为刚性管理的重要标志。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在管理舞台上首先提出硬管理的是美国学者理查德·帕斯卡尔、安东尼·阿索斯。他们在《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中阐述了
企业管理的7个要素,即战略、结构、制度、才能、人员、崇高目标、风格。这就是“7-S”管理模式。并把“战略、结构、制度”称为“硬因素”;“才能、人员、崇高目标、风格”称为“软因素”。在对美国和日本的管理进行比较中,他们认为,美国的经理倾向于过分强调“硬”因素,实行硬管理,而日本则是实行硬管理与软管理的结合,采用“7-S”管理模式。有些学者认为:“刚性管理是一种根据成文的规章制度,依靠组织职权进行的程序化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理性科学管理”;“刚性管理是指单一的与单向的,缺乏灵活与弹性的管理,是一种强调严格的控制,采取纵向高度集权的,以规章制度为本的管理;刚性管理的本质是“以工作为中心”,依据的是以工作流程构建的规章制度体系,“强调方法上的强制性”;等等。可见,刚性管理是指以工作为中心,主要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严密的组织结构、物化和理性的管理风格以及统一的直线式领导来创设一种环境,高效完成组织既定目标的一种管理。
三、刚性管理的特征
(一)制度至上
在刚性管理中,管理人员围绕着工作流程制定相应明确具体的制度。群体中每位成员都要严格遵守既定的制度,不得自行其是,并按照制度对成员的工作进行绩效评价,或表扬肯定或惩罚,形成一种良好的有序工作环境,以便高效完成组织的目标。在这样的组织中,形成一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境界,这里的“法”,即指组织内的规章制度。可见,制度至上是刚性管理的显著特征。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组织严密
“组织”一词有多种含义,“在管理中用作动词时是指管理者为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所有管理行为,可引申为组织工作;作名词时是意味着一个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即组织结构。在刚性管理工作中,不管是组织工作还是组织结构,都体现出其严密性、确定性。为了使制定的规章制度得以贯彻并有效实施,严密的组织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在组织结构中,明确谁去做什么,谁要对什么结果负责,从领导(总经理)到一般的职员(工人)都必须有详细的劳动分工,每个人都有具体的职责,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职务结构链。每位成员充当一个角色,在严密的结构中完成既定的工作,从而确保各项活动协调一致,组织的总目标得以高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