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lw.nseac.com论文网提供的一篇关于医学科

2013-04-24 18:44
导读:医学论文,欢迎浏览,lw.nseac.com论文网提供的一篇关于医学科应该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欢迎浏览,lw.nseac.com小编为你提供的一篇关于医学科研管理学科发展前景的

 

  【摘要】 回顾本学科经历了奠基弘扬潜进3个阶段后,即将进入新的学科发展复兴与振兴的新时期。分析了各个时期的发展因素与主、客观条件,对本学科在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充分的估价,对其发展趋势提出了美好的愿景,并对新一代的医学科研管理者寄予厚望。

  

  【关键词】 医学科研管理;学科发展

  

  中国特色的医学科研管理学科,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并持续发展至今,20多年来,经历了奠基 弘扬 潜进3个阶段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科学发展新时期 复兴与振兴。

  

  1 医学科研管理学科的奠基期

  

  管理学术事业与行政官员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既是时势公理,更具中国特色。卫生部从科技局到科教司领导一直是医学科研管理的领路人和学术带头人。

  

  科技局陈海峰老局长是本学科的奠基人。他在改革开放之初率团访问了美国NIH等科研机构并写出了考察报告,开始构思中国的医学科研管理学科的建设问题。19801110日,卫生部科技局在天津举办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讲习班,邀请知名的现代科学管理专家:王兴成、杨沛霆、赵红州、何钟秀、吴明瑜、邓裕民、吴征鉴、顾方舟、文历阳、刘述舜、马骏、吴咸中、梁植权、陈育德等和科技局自身的管理专家周敏君、董从引、杨易立、刘海林等进行授课与交流。其内容广泛新颖,包括管理理论、方法、政策、计划、交流、成果、人才、学科、国外医学科研管理等。此后,又经过充分的准备、组织,科技局周敏君、董从引、王秀峰,医科院郑亚明,同济医科大学文历阳、邓克邦、张揆一、欧阳照明,陕西省卫生厅卢希谦,中医药研究院韩继宗等一批热爱、专心医学科研管理事业和学术的领导与专家,经过两年左右的努力,于19871月编写出版了《医学科技管理》一书,为本学科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在此期间,先后还有科技局林福明与原北京医科大学科研处姚树印编着、中国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物研究会19854月出版的《医药卫生科学研究组织管理》小册子;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技处杨伦审阅、陈玉发编着于1986年出版的《医学科研管理》;天津医科大学崔以泰主编、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893月出版的《医学科研管理实用手册》。它们为1991年刘海林、姚树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科研管理学》积累了丰富有益的资讯。

  

  由卫生部已故陈敏章部长、科教司刘海林司长和北京医科大学嵇静德副校长建议发起,经中华医学会198741日第十九届十三次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批准成立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会(后统改称分会),标志着医学科研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大陆被学术界所认同。从此,医学科研管理在我国进入了由单纯经验和单纯行政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过渡的新的历史时期。

  

  2 医学科研管理学科的弘扬期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会在刘海林主任委员主持下,13年中做了一系列的实际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召开了7次学术年会;开展了与美国NIH和香港理工大学与京港学术交流中心、泰国卫生部的管理学术交流;创办了《医学科研管理杂志》(1993年改为《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举办了7期科研管理干部培训班;组织进行并完成了9项软课题研究;发展了21个省()分会和3个专业(临床、中青年、医科院)学组;组织卫生部、总后卫生部的两司()、两院、十院校、三省()卫生厅()57位医学科研管理者、领导者和专业专家编写了《医学科研管理学》。《医学科研管理学》一书,为本学的定义作了比较科学的界定,表达了本学科明确的研究对象,清晰的研究范围与内容和鲜明的学科特点,构建了学科的基本框架。

  

  在上述一系列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会和《医学科研管理杂志》统一管理、联合办公、三位一体的新基地,从而使本学科在中国大陆得到了弘扬(详见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简史一199710)

  

  3 医学科研管理学科的潜进期20009月在成都召开的第八次学术年会上,选出了以卫生部科教司祁国明司长为主任委员的新一届委员会。祁国明主委深知行政工作不但需要有经验,而且还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才能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因而对于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关心与支持的。在学会秘书罢工脱岗的情况下,认真保管了学会的印章,及时任命了有博士学位的新秘书。在三位一体基地用房拆迁的紧要关头,保护了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并作为科教司司长出面支持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陈炜明社长,为保护医学科研管理杂志的办公用房,做了力所能及的安排,使学科建设的主要阵地,得以持续发扬。2004年初主持召开了本届委员会第一次在京常委会。此后,在总后卫生部科训局和第三军医大的大力支持下,于200410月,在重庆成功地召开了第九次学术年会。祁国明同志不再担任卫生部科技司司长后,不但有了时间而且意识到本分会在中华医学会的地位和应有的作用,开始筹备改选换届第十次学术年会。祁国明主委主持本学会的6年期间,本学科按照与时俱进和循序渐进的运行规则,过渡并基本完成了学科发展中队伍的新老交替,可以说本学科在弘扬的基础上得以潜进,学术事业得到了持续发展

  

  4 复兴与振兴愿景纵观中国特色的医学科研管理学的发展进程,可见本学科深受医学科研管理者、领导者和参与支持医学科研管理的医药卫生科技专业专家等主要三个方面的关爱。病理生理学专家韩启德院士,初至医学科教管理岗位,主动索读《医学科研管理学》一书和《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身居高位之后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继续关爱医学科研管理学科的发展,应约为杂志撰文热爱科学淡泊名利追求一流学术,为杂志题写新刊名。生理学专家韩济生院士为杂志撰文条条道路通向斯德哥尔摩、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致医学科研新兵,并亲笔题录毛主席诗词给医学科研管理者准确定位为丛中笑。

  

  第十六次学术年会将选出以高学历、有学位、科研背景良好、懂外语的新一代医学科研管理者为主体的新的委员会,《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编委也在同步进行,为本学科现代化建设做好组织准备。

  

  本学科的老一辈将按照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的规则完全退下来,资格老一辈的一批学科骨干,如,李宣海,现任上海市教委党组书记;刘谦,现任医科院党委书记、协和医院院长;孙建中,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王玉民,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部长;王宇,现任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主任;何钦成,现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刘雁飞,现任卫生部科教司司长;刘煜,现任医科院药物研究所党委书记?? ,不论他们继续当选,还是届时退下,本学科的历史记忆中不会忘记他们在学科建设中的贡献,他们更不会忘记在参与学科建设中得到的历练,使他们深知做一个有效的医学科研管理者,必须有健康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人是基础和前提,做事是目的,做官是手段的三做关系,从而达到懂事、识数勤思考的基本标准,并将继续对本学科建设从不同的角度去关爱做出力所能及的新贡献,使医学科研管理这个边缘与前沿的新兴学科,具有更加坚实的行政和社会基础。

  

  医学科研管理学复兴与振兴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两个新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委员会、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编辑委员会)的肩上,深信他们应当和能够勇敢地挑起这副重担。

  

  要挑起这副重担,则应当对学科的三个基本条件进行现状调查、历史比较和未来的预测。三个基本条件是明确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奠基阶段。2002年《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出版的陈海峰影文集,老局长作了系统的表述。

  

  本学科的弘扬阶段,两个委员会组织全国三个方面的学术力量进行了积极和有成效的工作,其代表作可谓《医学科研管理学》和《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发表过的有关学科建设研究成果。

  

  潜进阶段。两个委员会在无为而治的条件下,吴乐山、孙建中同志根据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对医学科研管理学术研究的成果比较系统、全面地进行了总结,编写了富有特色、实用的专着《医学科技管理研究与实践》。白书忠同志主编的《军队医学科研管理学》内容丰富、新颖,总结了国内外和我军医学科学研究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军队医学科研管理学科体系,反映了医学科研管理的特点和规律。2004年分别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两本专科着作,可以称得上潜进阶段的代表作。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编辑部2002年整改后得以健康发展,在稿源、订户基本稳定的基础上,2004年进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2005年获准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增加了英文摘要,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为源期刊,影响因子逐年提升,为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复兴振兴阶段。面对科技规划的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战略和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两个新委员会负有光荣艰巨的使命 。中华医学会面对卫生部在直属院校合并和医院、医师学会、协会先后独立的新形势,必将进一步加深对医学科研管理学在中华医学会整体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知,而加强对本学科分会和杂志的向导支持与关爱。

  

  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赵达生院士在吴乐山、孙建中主编的《医学科研管理研究与实践》一书序言中指出:中国的医学科研管理学仅仅是一棵刚刚破土而出的小苗,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真城地期望医学科技工作者,都成为一名辛勤的园丁,共同培育这棵小苗长成参天大树,屹立于世界管理科学之林。

    上一篇: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