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性对策(3)

2013-05-07 18:16
导读:2.8 应用生物技术,扩大药用资源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资源中的开发应用,促进中医药工业飞速发展。一是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对中草药资源进行

  2.8  应用生物技术,扩大药用资源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资源中的开发应用,促进中医药工业飞速发展。一是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对中草药资源进行改造改良;二是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将药用植物或农副产品原材料加工成商品,如用发酵法生产虫草菌丝体,灵芝菌丝体;三是对生物技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新的产品,如生产功能性的低聚糖、保健食品添加剂等;四是利用酶工艺、发酵技术、生物反应器等对传统中草药加工工艺进行改造,降低能耗,提高产率,改善中草药品质[7]。例如在植物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有效成分方面,将莨菪胺生物合成的关键酶——莨菪胺6β羟化酶基因导入颠茄中,使转基因植物中的底物天仙子胺被大部分转化为莨菪胺。又如采用东北红豆杉进行细胞培养直接产生的紫杉醇含量达0.09%,是天然品的45倍。

  3  矿物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矿物药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

  3.1  矿物药应用历史祖国传统医学将矿物作为药物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二世纪已能从丹砂中炼制银。汉代《神农本草经》中载有玉石类药物41种。梁代陶弘景编著的《名医别录》增加矿物药32种,并将“玉石”类药单独立卷,放在卷首。唐代《新修本草》增加矿物药14种,《本草拾遗》新增矿物药17种,共记载矿物药161种。至宋代末,矿物药已近200种。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又增加矿物药38种。目前全国常用的矿物药约80种[8]。

    矿物类中药分为三类。一是直接来自自然界的天然矿石,称原矿物类药物,如朱砂、炉甘石、自然铜、寒水石等;二是以矿物为原料的加工品,如秋石、轻粉、芒硝等;三是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如石燕、浮石、龙骨等。矿物药除少数是单质状况外,绝大多数是自然化合物,且多为固体,少数是液体和气体,如水银,硫化氢。

  3.2  矿物药资源日益减少矿物药的数量少,但疗效肯定。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对矿物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例如我国每年仅医疗行业就需用石膏4 580吨、滑石3 500吨、雄黄930吨、赭石560吨等。而在其它行业的用量可能远远大于此数量。特别是矿物药属于非再生性药物资源,用去多少,自然界就会失去多少,最终将会消耗殆尽。矿物药往往存在于地下,位置相对比较固定,容易实行人工监管,同时亦容易被人为破坏。加强矿物药资源的保护,寻找替代品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3.3  矿物药可持续利用的途径矿物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途径比较局限,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加强开采的计划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每年应根据市场需求下达开采任务,不能一味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而采取掠夺式的开采;二是扩大进口数量,对储量小的矿物药种类适当加大进口数量,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国内资源的消耗;三是淘汰劣势种类,通过实验研究,对矿物药种类进行筛选,淘汰那些毒性大、疗效不确切的种类;四是加大废物利用研究,通过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例如有些大型工矿企业在冶炼过程中,只保留主要的所需元素,一些含量低的元素通常作为废渣弃除。今后应充分利用工业废料中的有用元素,注重废物的综合利用开发,节约矿物类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基本特征决定了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性,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政府部门在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应统筹安排。可再生中药资源的自然更新过程是缓慢的,再生能力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必须遵从中药资源的自然属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资源,其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中药农业;不可再生的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应加大栽培品的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1]国务院16部门联合发布实施.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4):225.

  [2]黄璐琦,郭兰萍,崔光红,等.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J].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8):4.

  [3]陈士林,郭宝林.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4,6(1):1.

  [4]秦路平,郑汉臣.中药材生产的工程化和可控化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2000,18(5):268.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J]. 中国药事,2002,16(6):323.

  [6]张恩迪,李 冰. 中药资源与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M].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10.

  [7]唐克轩. 中草药生物技术[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

  [8]王文全. 中药资源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74.

上一篇:超高压灭活流感病毒的免疫原性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