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K-MB高于CK的异常原因分析(2)
2013-06-25 01:21
导读:当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时,大概有10%会出现CK偏高,当CK升高得很厉害时,M亚基无法完全封闭,或是当肌肉创伤及肌肉注射时,CK同工酶只检出CK-MM时,也会
当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时,大概有10%会出现CK偏高,当CK升高得很厉害时,M亚基无法完全封闭,或是当肌肉创伤及肌肉注射时,CK同工酶只检出CK-MM时,也会出现CK-MB大于CK的情况。
2.3CK-MB试剂因素:主要表现为试剂污染或使用已过有效期的试剂。一般的CK-MB检测标本量较小,因此一盒试剂往往长期、多次使用,从而有可能导致试剂污染。此外有极少数单位因为标本量太小,对已过有效期的试剂舍不得弃之,因而存在使用过期试剂的现象。由于试剂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造成试剂的浓缩,因而导致CK-MB检测结果的假阳性。
2.4仪器因素:主要表现为对仪器使用熟练程度不够,参数设置有误。CK与CK-MB不同,CK校准品和质控品在大多数的复合校准品或质控品血清中均提供有其值,而CK-MB则由于其本身的不稳定性,市面上CK-MB的校准品或质控品较少见,而且其价格也较其他酶类校准品高得多。因此,一般医院都未使用CK-MB校准品和质控品,而是采用厂家试剂盒使用
说明书提供的理论因素,在理论因素设置时,不同仪器略有差异。大多仪器理论因素设置与测定结果的小数位数无关,因而可随便设置,而有些仪器则不然,如日立生化分析仪,其结果的小数位数与因素直接相关,存在10n(n为整数)倍数关系。因此,在该类仪器上凡是使用理论因素的检测项目其结果保留的小数位应与理论因素保持一致,否则将会出现检测结果缩小或放大10n倍。当CK-MB设定参数放大时,检测结果进行n倍扩大,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
病历中的患者血清非溶血性标本,在排除仪器及试剂的影响因素外,考虑到患者有癌症伴转移,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血清中可能存在巨CK1或CK2,从而导致了CK-MB>CK的结果。今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如常规检测发现血清中CK-MB异常增高(甚至CK-MB>CK)的患者,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全面分析,并做进一步检查。近年来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出特异性极高和CK-MB作用的抗血清,并已有多种试剂盒供应,也是我们分析CK-MB>CK原因的方法。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参考
[1]李影林.中华医学检验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36
[2]张军力,高建刚.检验医学临床应用指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95-101
[3]周新,涂植光.临床生物
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4]陈惠黎.生物化学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02
[5]王庸晋. 现代临床检验学[M]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2002 : 296
[6]马 骢,李艳君,王海东,等.血清CK-MB/CK>30%的病因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