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手术后患者肠内营养(EN)支持与护理(2)
2013-06-27 01:09
导读:2.4观察营养指标及生化指标:记录病人使用EN的天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肠内营养对机体代谢方面干扰较小,出谢性并发症的机会也就较少,但亦需要
2.4观察营养指标及生化指标:记录病人使用EN的天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肠内营养对机体代谢方面干扰较小,出谢性并发症的机会也就较少,但亦需要周密的观察。(1)检测EN支持后病人的血清蛋白的浓度,肝功能及酶谱的变化。定期进行血糖、尿素氮、肌酐、离子、凝血酶原等的测定,及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情况、腹泻、呕吐、腹胀及梗阻等。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状况的评定。(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确定其营养素的补给量,对长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易出现微元素的缺乏,如Zn、Cu、Fe2、VitB12、叶酸应及时补充。
3讨论
有研究表明[3]:如果术前小肠功能正常,术后其活动和吸收一直存在,术后麻痹仅限胃和结肠,胃麻痹12天,结肠麻痹35天。只要对胃充分减压,术后第一天乃至数小时即可进行肠道喂养。术后肠道喂养开始越早,合成代谢就恢复越早。食道癌术后存在胃潴留,胃酸过少,脂肪泻或腹泻,早期饱食感,返流。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及益生菌酸奶可防止肠粘膜萎缩,预防创伤应激时易于发生的肠道菌群易位,减少腹泻,减低感染率,还能促使术后肌力恢复,有利于加速吻合口的愈合,促进内脏蛋白更快合成。[4]EN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完整,减少内毒素释放与细菌易位;刺激消化道激素等分泌,促进胃肠蠕动与胆囊收缩,恢复胃肠道功能;抑制代谢激素,降低肠源性高代谢反应;纠正肠粘膜缺血,增加内脏血流;营养支持效果优于PN,并发症少且费用低。临床常用24小时持续缓慢匀速的滴注方法,以减少肠道的并发症。管营养液悬挂时间长,增加了污染机会,容易变质等。因此要及时的观察与护理,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工作。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了一系例的与护理及早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吴肇光.吴肇汉.吴国豪.靳大勇。实用临床营养治疗学,肿瘤病人的营养治疗,上海技术出版社 2001,10, (1) 320-321
[2]李莹等. 慢性肝病的营养支持.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01,6 ,19 135―136
[3]Nachlas MM.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studies as aguide to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Ann surg,1972,175(2);501
[4]陈青等。。肠粘膜屏障学说。临床营养基本理论与机能。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