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睡眠的中医保健养生(2)
2013-07-09 01:11
导读:2失眠病人辩证服用中药和因时服药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失眠可分心火旺、心阴虚、心脾两虚、肾虚等多种类型[3]。病因不同,用药不同,必须对症用
2 失眠病人辩证服用中药和因时服药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失眠可分心火旺、心阴虚、心脾两虚、肾虚等多种类型[3]。病因不同,用药不同,必须对症用药,才能收到正面效果。
2.1心火旺型失眠:表现为心胸烦热、夜不成眠、面赤口渴、心悸不安等。可选用朱砂安神丸,每次l丸,午后及睡前各服用1次。
2.2心阴虚型失眠:表现为心悸失眠、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苔等。可选用天王补心丹,每次l丸,午后及睡前各服1次。
2.3心脾两虚型失眠: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悸、眩晕、面色萎黄、神倦乏力、舌淡脉弱等。可选用归脾丸,每次l丸,也可用养血安神片,每次5片,午后及睡前各服1次。
2.4肾虚型失眠:表现为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肾亏遗精。可选用健脑补肾丸,每次15粒,或脑灵素,每次5片,午后及临睡前各服1次。
若其它症状不明显,只以失眠为主症者,可服复方五味子糖浆,每次10ml,每日用3次,也可用炒枣仁3~6 g,捣碎为末,晚上临睡前冲服。
3 注重心理调适
除生理疾病之外的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因此心理也是关键[4]。失眠者应消除紧张情绪,做到“先睡心,后睡身”。祖国医学提出“以心医心之法,乃是最妙上乘”。因此,失眠病人一定要保持乐观,知足长乐的良好心态,避免因个人得失,困难挫折而致心理失衡,保持心情舒畅,尽量不要过于依赖安眠药。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其次,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和生活, 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如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听轻或喝杯牛奶等,避免睡觉前喝茶、饮酒及剧烈运动等。长期坚持,建立起“入睡条件反射”。适量限制白天睡眠时间,否则会减少晚上的睡意及睡眠时间。保持卧室清洁、安静、避开光线刺激。
白天进行适度的锻炼也有助于晚上的入睡。
对于部分较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地配用安眠药或小剂量抗焦虑、抑郁剂。这样会取得更快、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使用的中药制剂主要为以酸枣仁、灵芝、钩藤等为主药的复方制剂,另有以乌灵菌粉、左旋千金藤立定碱单味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等。其他合欢花、南蛇藤果果实、蛹虫草、花生叶、火赤链蛇等均具有一定治疗失眠作用[5]。
4 小结
睡眠是人生理的基本需求,充足的睡眠可使人消除疲劳,促进恢复体力。因此睡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每一个人应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而对于失眠的患者则因人而宜的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错施,提高睡眠质量。
参 考 文 献
[l]高荣林,徐凌云.中医睡眠学说及其内涵[J].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1):16-17.
[2]张露凡.中医内科护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85-190.
[3]魏杰,李延欣,李良.失眠的辨证施护[J].河北中医,2001,23(2):215.
[4]赵新喜,李煜,赵兰青,等.失眠患者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Ⅲ.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2.04:16-18.
[5]陈伟.失眠的药物治疗.中国社区医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