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肽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疗效观察
2013-07-08 01:38
导读:医学论文毕业论文,丁苯肽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疗效观察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应用丁苯肽软胶囊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26例(治疗组),
应用丁苯肽软胶囊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26例(治疗组),并与吡啦西坦组对照。参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R),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用Blessed行为量表(BDS)进行比较,治疗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丁苯肽胶囊能改善慢性皮质下脑病认知功能障碍、执行功能缺失。随访观察到疗效与疗正相关。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认知功能障碍 丁苯肽软胶囊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慢性皮质下脑病,可能因皮质下髓质动脉壁硬化引起,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1],以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症状,由于认知功能障碍、执行功能缺失进行性下降,生活护理及治疗成为沉重负担,尤其随着我国社会未富先老,这一问题分外严重。对我科2007-2011年来收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应对之策。、认识丁苯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2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参照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符合:(1)临床表现认知功能障碍,执行能力下降,达到或未达到血管性痴呆。(2)由认知功能障碍病因推断具有血管的因素。(3)头颅CT或MRI等影像检查,可见双侧侧脑室脱髓鞘改变、多发腔隙性梗塞[2],符合皮质下脑病者。除外精神疾病包括焦虑和抑郁,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采用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男18例,女8例年龄57-87岁,平均64.5岁,合并肺部感染9例,合并糖尿病3例,对照组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66.5岁,合并肺部感染7例,合并糖尿病3例,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2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加强生活护理,情感慰藉,了解血脂、血糖、血凝系列。常规基础治疗,控制血压、血糖,治疗组加用丁苯肽软胶囊0.2,三次/日,对照组加用吡啦西坦片0.8,三次/日。常规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1.3评定标准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R),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用Blessed行为量表(BDS),对病人及家属逐项询问记录,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每周进行一次,进行两次,评价定向力、力、和注意力、即刻记忆、延迟记忆、言语变化,兴趣变化,日常生活能力改变。以MMSE-R得分为主,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基本控制接近满分,显效≥20%,有效≥12%,无效<12%,恶化≥-20%。作出进步、稳定、恶化的评估。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结论:丁苯酞治疗组功能评分优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