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适应放射治疗的研究发展(2)
2013-07-18 01:03
导读:就ART的实现方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摆位修正、离线ART、实时ART和DGRT。简言之。摆位修正是指在每个分次过程中,摆位后采集患者的二维或三维图像信息
就ART的实现方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摆位修正、离线ART、实时ART和DGRT。简言之。摆位修正是指在每个分次过程中,摆位后采集患者的二维或三维图像信息反馈给临床医生,通过与图像比较,确定摆位误差和射野位置误差,并予以校正,然后实施照射治疗。离线ART是指根据最初的数次或当前的反馈信号,修改治疗计划,并按照修改后的治疗计划实施后续分次计划。实时ART是指根据当前分次的反馈信号,修改治疗计划,并按照修改后的治疗计划实施当前分次治疗。DGRT是指通过剂量校验工具检测实际照射剂量和计划剂量之间是否存在误差,如果误差较大,应考虑修改计划。
三、螺旋断层放疗系统
螺旋断层放疗机一开始就被视为调强治疗。加上它本身是CT机,故而也被认为是IGRT机。另外,它不仅能在治疗前产生传统的CT影像,且可根据该影像快速出当天患者的所受剂量,如有必要可依据肿瘤和解剖的变化重新计算优化计划,产生自适应后的新计划来完成剩余的分次照射,从而保证原始计划和目标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准确无误地得以完成DGRT,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剂量引导下的ART,它代表着以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和最大程度保护正常组织为目标的精确放疗设备的一个方向。螺旋断层放疗系统是在传统CT机X线球管的位置换成了一个可以产生双能6兆伏X射线的小型加速器,此加速器可以像传统CT一样扫描患者,也可用调强后的射线来治疗癌症患者,其治疗过程相当于逆向CT重建,可产生精确的、按照肿瘤形状分布的理想剂量分布。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在IGRT、IMRT、DGRT等方面的先进性体现在以下方面:①IGRT功能可实现低剂量的螺旋扇形束兆伏(MV)级CT图像引导,实现治疗前的精确摆位。②功能可实现在三维空间上剂量的高度适形能力。③DGRT功能可实现真正的实时剂量验证功能以及依据实时剂量重建结果计算患者累积的受照剂量分布,指导放疗医生和物理师进一步高质量地完成后续放疗计划。在系统效率、运动校正方面还有迸一步的发展空间。无论是治疗小的区域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还是治疗大的区域如全骨髓照射,都可以保护无关组织。图像引导的ART可减少器官运动及摆位误差对治疗的影响。减少计划靶区的边界,从而提高照射剂量,提高肿瘤局控率。ART在国内外已应用于肺癌、前列腺癌、头颈部癌等肿瘤。Chilezan等用锥形柬CT校正前列腺癌患者摆位,使临床靶区CIV到计划靶区PTV的安全边界平均减少1㎜,靶区均一等效剂量提高了2.1%。Burridge等将ART用于膀胱癌的治疗,结果显示小肠的照射体积较少,部分间距可安全地由15mm减至10mm。ART同样可根据实际照射剂量调整后续剂量。Rehbinder等发现,在IMRT过程中根据ART图像调整一次计划,可使PⅣ的边界缩小。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四、结语
ART旨在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迅速向临床医生提供反馈信息,以便于医生根据生理组织的变化和患者定位变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ART的目标是实现精确放射治疗,但目前远远未达到理想状态。ART的发展方向大致有两个方面:①由离线ART向实时ART发展;②从单一影像反馈向影像、剂量等相结合的多反馈发展。可以预见,ART必将放射治疗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