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氨氯地平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
2013-08-19 01:05
导读:3.3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氨氯地平在降压的同时,还能降低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白蛋白(ALB),改善肾功能。其原因是马来酸氨氯地平
3.3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氨氯地平在降压的同时,还能降低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白蛋白(ALB),改善肾功能。其原因是马来酸氨氯地平可扩张肾小动脉,能有效地降低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压,从而降低肾脏高灌注、高滤过损害,这种肾脏保护作用再加上其主要通过肝脏清除的药特征,使该药非常适用于伴有肾损害的高血压病人。吴曾颖[8]等报道,4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马来酸氨氯地平,结果显示,服用马来酸氨氯地平后28例患者血压控制为正常,12例患者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服药1个月和2个月后,β2-MG和ALB明显下降。说明,马来酸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血和尿β2-MG、尿ALB的水平,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3.4马来酸氨氯地平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的比较研究
氨氯地平在降压疗效上有独特的优势。Frishman[9]等报道,在多中心研究中比较了阿替洛尔50-100mg/d.氨氯地平2.5-l0mg/d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结果两药降压疗效相仿,显效率分别为61.1%和64.9%。两药均可很好的耐受,所不同是阿替洛尔明显减慢心率。Burris[10]等选择145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采用随机、双盲法对比研究了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经8周治疗两药降压效果相似,但氢氯噻嗪更多引起低钾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王宪衍[11]等在多中心平行研究中,选择488例高血压病人对比氨氯地平5-10mg, 1次/d及尼群地平10mg,2次/d的疗效,经4周治疗,前者的降压有效率明显优于后者。王旭[12]等在155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中对比氨氯地平5mg,1次/d和硝苯地平10mg, 2次/d的疗效,经4周治疗发现两药均可显著降低血压,但前者降压作用缓慢、持久,无停药后高血压反跳效应。而后者降压波动大,停药后反跳现象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显著高于硝苯地平。赵学荣[13]等报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A组(氨氯地平组)和B组(硝苯地平组)。A组40例应用氨氯地平5-10mg,每日1次,连服4周。B组40例应用硝苯地平10-20mg,每日3次,连服4周。两组均同时观察血压下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氨氯地平降压总有效率82.5%,硝苯地平降压总有效率70%。结论:氨氯地平组的降压总有效率高于硝苯地平组,且不良反应少(发生率12.5%),对肝、肾、血糖、心脏等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服用方便,是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药物。游波[14]等观察依那普利与马来酸氨氯地平单用及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将9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马来酸氨氯地平组、依那普利联合马来酸氨氯地平组,每组30例,疗程4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结果3组血压下降显著(P< 0.05) ,依那普利组与马来酸氨氯地平组间的血压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较单用药组血压下降更显著(P<0.05)。邬占慧[15]等对比研究了马来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结果显示马来酸氨氯地平与其它钙拮抗剂相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有效血药浓度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降压作用平稳持续,起效和缓,可减少因血压波动对重要脏器的损害。有利于高血压患者心脑肾器官的保护。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比较,降压疗效无明显差别,但常见的因血管扩张引起的副反应少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Ⅰ有12例出现副反应,组Ⅱ有19例出现副反应,大多数患者副反应轻微且时间短暂,没有因副反应在服药过程中采取治疗措施或终止治疗的。
大学排名 王伟[16]等对照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评价国产马来酸氨氯地平临床疗效、谷峰比值、最大降压程度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组间平均对照试验。试验组用国产马来酸氨氯地平5mg qd4周;对照组用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5mg qd4周,观察总有效率、最大降压程度、谷峰比值、不良反应。结果:4周末国产马来酸氨氯地平CBP总有效率83.34%,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CBP总有效率80%比较,降压效果相似[17]。降压T/P值国产氨氯地平SBP79.93%±4.28%,BP73.13±4.56%与进口氨氯地平SBP81.21±4.44%,DBP71.6±4.64%接近,都大于50%,谷峰效应好,与报道一致。国产氨氯地平降压效果在1周末已经显露,4周末效果明显,血压下降程度SBP30.5mmHg,DBP12.8mmHg,与进口氨氯地平一致。
3.5结论 马来酸氨氯地平作为一种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与其它钙离子拮抗剂比较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有效血药浓度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降压作用平缓而持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是一种优质,高效的降压类药物。
参 考 文 献
[1]Thor Tejada,Alessia Fornoni, Oliver Lenz, et al.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blockers: will amlodipine replace hydrochlorothiazide? Current Hypertension Reports, 2007,9(4):284-290 .
[2]Zvi Ackerman,Mor Oron-Herman,Talma Rosenthal, et al. Effects of amlodipine, captopril, and bezafibrate on oxidative milieu in rats with fatty liver.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2008,53(3):777-784.
[3]刁树玲,曹广智.氨氯地平的药理与临床应用[J].
药学杂志,1997,17(3):129~131.
[4]周晓芳,刘中英. 马来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多中心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0,9(12):841~844.
[5]Mroczek WIet al.A double-blind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amlodipine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Postgrad Med J,1991;67(Suppl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