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中医疗纠纷的多发原因及对策分析(2)
2013-08-19 01:04
导读:1.12护理记录的质量问题 临床护理记录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病历、特护记录、危重病人记录单、抢救记录单、护理交班报告等。这些记录是反映病人
1.12 护理记录的质量问题 临床护理记录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护理病历、特护记录、危重病人记录单、抢救记录单、护理交班报告等。这些记录是反映病人整个救治过程中纠纷的主要依据,在法律上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但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当工作繁忙,尤其是在急诊抢救病人时,护理人员为了争取时间,往往着重于积极采取措施抢救,而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严肃性却不注意或不够认真,应付了事,涂改较多,甚至出现医嘱时间与护理执行时间存在差异等情况,如一旦抢救失败或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时,病人或家属不满情绪高涨,会要求病历公开或查阅有关资料,不全或有涂改等记录,促使家属对各种护理措施产生更大的怀疑,从而加重护理纠纷的发生。
2 防范措施及对策
2.1 增强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护理工作本身是一项独立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如由于操作技能不强,反复穿刺容易引起病人的不满或医生在开医嘱时由于笔误,将氯化钙20ml写成氯化钾20ml静注,如果护士理论知识水平低,盲目执行医嘱,就会引起医护耦合性[1]差错,所以护士必须经过基础,
后继续教育,具备合格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方可承担护理工作。
2.2 增强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如果护士能够从病人及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体会病人及家属就诊时焦虑的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减少护患冲突,对病人做到有问必答,有错就改,无错耐心解释,绝不与病人发生正面直接冲突,护士还必须要有主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意识,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沟通技巧和方法。在护理纠纷问题中发现:很多时候是因为病人缺少疾病知识,不了解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病情变化不理解而造成的。如果医护人员每做一项治疗、护理操作前都向病人讲清治疗的目的,药物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治疗、护理过程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有思想准备,这样不仅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理解,并能使之产生安全与依赖感。因此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冲突,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3 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医生和护士分别拥用不同的权利,承担不同的责任,护士不能越权进行本不是职责和权利范围内的工作。决不能自作主张随意变动、更改或不执行医嘱。《医疗护理操作常规》是医护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指南,是前人的经验和一系列血的教训的[2]。既是预防、判定差错事故的要素,也是解决护理纠纷的准则,故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分级护理原则为病人服务,把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保证病人的合法权力,发生问题及纠纷也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同时对违反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的行为进行警示教育,努力做到防范于未然。
2.4 增强法律意识 护理人员必须学法、懂法。对已经发生的差错和护理纠纷应采取个案分析,对案例进行讨论剖析,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纠纷产生的原因,使全体护理人员逐渐学法、懂法,并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2.5 重视临床护理记录的法律意义 护理记录不仅是临床诊治病人病史资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体现了护理质量的高低,是医疗、护理、教学、科研、护理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法律效应,可以成为权威性书证材料,所以必须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与保管。因此必须及时、准确、详细、可靠,不得丢失和随意篡改并注意护理记录与医疗文件的同步性。
综上所述:要防范护理纠纷的产生,只有从自身做起,提高各方面素质修养,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只有注重服务模式的转变,注重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在整个治疗护理中主动热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持团结协作的精神,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才能真正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使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增强,把各种护理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使护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お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参 考 文 献
[1] 王浣沙.医护耦合性差错及其防范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27-228.
[2] 李素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性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