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3上颌窦自然口处理:上颌窦的功能性手术主要是中鼻道自然开口扩大术, 上颌窦可逆病变的处理, 实际上就是上颌窦窦口病变的处理, 主要是将上颌窦口的前、后和下部的息肉样变的黏膜或窦口区的息肉切除, 而不是过多地对窦口进行骨性扩大, 因为扩大的自然窦口在其愈合过程中有向其正常生理大小生长的趋势, 另外过大的窦口也会改变上颌窦内正常的微环境。因此主要行所谓的上颌窦窦口的“膜性扩大”。由于未破坏窦口的骨质, 窦口黏膜上皮化较快, 狭窄或闭锁的机会较低, 这对防止鼻窦病变的复发, 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上颌窦自然口如无明显狭窄不必扩大, 尽量保护上颌窦自然口黏膜的完整。若术前判断上颌窦已堵塞或狭窄, 或术中无法找到上颌窦开口, 可膜性扩大上颌窦口, 窗口直径5~10mm即可。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4中鼻甲的处理: 中鼻甲是保护中鼻道和各窦口的天然屏障, 而且是鼻内镜手术时的重要解剖标志。但中鼻甲存在泡性中鼻甲、反向偏曲、炎性肥大及息肉形成等病变时, 会影响鼻窦窦口复合体的通气、引流, 并诱发鼻窦疾病的发生, 而鼻窦疾病产生的大量脓性分泌物又刺激中鼻甲, 致中鼻甲炎性肿胀, 息肉形成, 形成恶性循环。鼻内镜手术是尽量保留健康组织, 重新建立通气引流及正常黏膜上皮清洁作用, 常规手术切除病变中鼻甲, 其所致鼻塞症状虽可缓解, 但失去了中鼻甲的重要生理功能。再次手术时往往缺乏重要的解剖标志, 且术后周围组织出现功能性增生, 很容易促使肉芽和息肉再生 , 所以, 术中应尽可能保留中鼻甲。术前检查中鼻甲黏膜轻度水肿、息肉样变或肥大者。术中使用收敛剂后在鼻内窥镜下已无明显水肿、肥大, 属此种情况者, 我们均保留中鼻甲。术前检查中鼻甲黏膜较严重水肿、息肉样变或肥大者, 术中使用收敛剂后仍水肿肥大者, 切除中鼻甲外侧壁及前下缘黏膜, 使其接近正常解剖关系。这既可防止术后鼻腔狭窄、中鼻甲飘移与鼻腔外侧壁粘连,又有利于术后清理术腔[4、5], 并可成为再次手术的标志。如果中鼻甲有息肉样变、水肿或气化, 要切除中鼻甲外侧黏膜及前下侧黏膜, 中鼻甲解剖异常者应给予成形以防术后粘连影响引流。
3.5鼻中隔偏曲的矫正:鼻中隔偏曲特别是高位偏曲, 与鼻窦炎的发病密切相关[6], 由于偏曲的鼻中隔特别是高位偏曲者对中鼻甲和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影响导致窦口鼻道通气及引流障碍, 对鼻内镜手术的疗效产生影响, 而且妨碍手术操作, 增大了手术及术后对术腔清理的难度, 也是术后发生鼻腔粘连的重要因素。本组8例同期作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