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夜间护理与观察(2)
2014-05-19 02:51
导读:应根据老年人的排泄能力差,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掌握剂量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血压、尿量及胃肠道反应[1]。 4.5 保证患者睡眠,失眠是住院老年患
应根据老年人的排泄能力差,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掌握剂量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血压、尿量及胃肠道反应[1]。
4.5 保证患者睡眠,失眠是住院老年患者的常见问题[4],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陪护,病室光线宜暗;告知患者入睡前减少饮水量及不进食。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循环、呼吸压力;及时关灯,使其尽早进入睡眠状态。护士在凌晨气温最低时,要对病室的室温进行调节(18~22 ℃为宜),适当增减衣被,减少老年患者自身对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2]。
4.6 对不能自理的危重患者要定时翻身、扣背,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护理。
5 认真做好夜间治疗护理对夜间治疗的老年心血管患者,我们更应该保持高度慎独精神,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
5.1 据医嘱及病情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对于行心电监测,密切观察,详细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5.2 对静脉穿刺的患者,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是否有肿胀;对使用微量泵静滴患者,查看输液泵是否正常运行,输入的液体量是否正确,输入速度是否符合医嘱要求。护士还应重视患者的不适、主诉及精神状态变化,注意及时疏导患者,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2]。
5.3 对于氧疗的患者,夜间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吸氧管容易脱落阻塞。应经常检查保持其畅通,同是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讲解说明高流量与低流量氧疗的意义,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以保证氧疗的正常进行。氧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绀及神志情况,据血气分析情况做好氧流量的调节。
5.4 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 如准备好除颤仪、吸痰管、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呼吸机等,以便及时抢救病人。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情况,并知道急救仪器的放置位置,以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顺利采取急救措施。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6 体会
由于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大,老年心血管病人也越来越多,对他们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护士要重视老年心血管病人夜间护理观察,掌握患者夜间变化特点,实施早期护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夜间危重患者较多应增加护理人员值班,保证人员到位,以最大限度为患者赢得救治最佳时机,提高夜间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明玉,老年心血管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4(17):105.
[2] 蔡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人文护理[J].山东医药,2008,48(32):155 .
[3 ] 刘家永.老年心血管病人夜间病情观察和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4,3(3):17.
[4] 杨杰孚.住院老年病人的非药物睡眠方法[J].世界医学杂志,1999,3(5):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