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血再灌注; 心肌保护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含唾液基的酸性糖蛋白,作为刺激骨髓造血的生物素,近期研究发现它还有髓外非生血的组织保护的生物活性。EPO的体内合成也不仅限于缺血的肾脏和婴儿肝脏,大脑中的星形细胞同样可以分泌[1],而且在不同器官的组织细胞都发现了EPO mRNA的表达。其特异性受体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mRNA同样在组织细胞中有所表达,研究推断EPO与其受体结合发挥多功能的组织保护因子作用[2]。本文就EPO对缺血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前景综述如下。
1 EPO的组织保护作用
EPO的生物学活性是通过和其特异性受体——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结合而产生的。研究发现EPO和EPOR可以在人、鼠以及其他成年动物的缺血、缺氧器官的组织细胞中表达。EPO与EPOR这种髓外表达与其组织保护作用密切相关。其中在神经组织中的研究较为明确:(1)减小谷氨酸毒性;(2)诱导产生神经系统的抗凋亡因子;(3)减轻炎症反应;(4)减小NO引起的损伤和直接抗氧化作用[3]。另外的研究发现EPO具有促进神经[4]和血管[5]再生,以及促进成肌细胞的分化[6]等功能。这些作用说明EPO可能是通过多渠道对组织起到保护作用的[7]。
2 EPO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
受EPO神经保护作用的启发,Calvillo[8]等对于低氧环境中(PO2=5mmHg)培养的心肌细胞应用EPO,缺氧28h后发现对照组中约85%的细胞凋亡,剩余的心肌呈现片状坏死;而EPO组中凋亡发生率仅为50%,并且没有坏死组织。证实EPO的存在减轻了缺氧引发的心肌细胞凋亡及坏死。活体实验观察老鼠的心肌经梗塞30min后再灌注,一周后对照组与EPO组梗塞面积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