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降低血脂的途径主要有:(1)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多为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如蒽醌类成分、蒲黄中的固醇类物质、何首乌中蒽醌及卵磷脂等都具有这种作用。(2)抑制内源性脂质合成,即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或几个环节:如泽泻中的三萜类成分、绞股蓝总苷等。(3)促进脂质转运和排泄、调节脂代谢:如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3]。
2 降脂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2.1 降脂中药的研究 近年来,对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降脂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成为中药调脂领域研究的特点,多年的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有90余种,如:山楂、泽泻、丹参、大黄、决明子、何首乌、甘草、茯苓、柴胡、芍药、川芎、白术、黄芪、菊花、茵陈、当归、葛根、荷叶、桑寄生、桃仁、生地黄、党参、姜黄、人参、绞股蓝、枸杞子、灵芝、刺五加叶、女贞子、冬虫夏草、怀牛膝、杜仲、月见草、蒲黄、红花、三七、没药、银杏叶、沙棘、虎杖、陈皮、半夏、漏芦、黄连、黄芩、鬼箭羽、赤松叶、火麻仁、柿叶、花粉、马齿苋、大豆、大蒜、茶叶、海带、米糠、香菇、紫菜、燕麦、洋葱、桔梗、薤白、水蛭、熊胆、木耳等[4,5]。其中以降胆固醇(TC)为主的中药有:山楂、泽泻、何首乌、柴胡、川芎、当归、荷叶、党参、人参、灵芝、刺五加叶、怀牛膝、蒲黄、沙棘、陈皮、半夏、漏芦、大豆、薤白等。降甘油三酯(TG)为主的中药有:甘草、刺五加叶、黄连、黄芩等。降TC、TG的中药有:大黄、决明子、葛根、桑寄生、姜黄、人参、绞股蓝、枸杞、女贞子、虫草、月见草、三七、银杏叶、虎杖、马齿苋、大蒜、茶叶、水蛭、熊胆、木耳等。其降脂作用以降血清胆固醇居多;其功效多属补肝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及消食、除痰、利水等[2,4,5]。
2.2 中药降血脂有效成分研究 经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考察发现,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现就多种降脂活性成分的药效及作用机理概述如下。
皂苷类成分:具有降脂作用的有效成分以皂苷类居多,降脂机制也遵从第三条途径。以这类成分降脂作用为主的天然药物有:绞股蓝、人参、柴胡、三七叶、刺五加叶等,它们对高脂血症动物的TC、TG和LDL有显著降低作用。蒽醌类成分:广泛存在于天然药物中,而以蓼科、豆科植物居多,主要代表药物有:大黄、何首乌、虎杖等。黄酮类成分:其生理活性多样,降血脂主要通过抗氧化作用实现。代表植物中,山楂为常用中药材,主要含金丝桃苷为主的黄酮类有机酸,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TC和升高HDL/TC;荞麦总黄酮、沙棘黄酮、银杏叶黄酮均能抑制高脂血症动物TC、TG的升高,对高脂血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生物碱类成分:生物碱是天然药物中存在最多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强烈的生理活性。如利用荷叶生物碱制剂喂饲高脂血症小鼠,其血清TC的含量有明显降低。挥发油及脂肪油类:挥发油为一类主要由萜类、低分子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如沙棘油、微孔草油、月见草油、中华大蒜油及火麻仁油均属于此类。蛋白质类成分:主要指一些活性蛋白质、活性肽及氨基酸等富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大豆蛋白、甘薯粘蛋白、决明子蛋白质都属于此类,均能使高脂血症大鼠的TC、TG和LDL显著降低。因为这类蛋白质中含有与胆汁酸相结合的组分,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胆固醇在体内的沉积。活性多糖类:降脂机理与蛋白质类似,大部分都遵从第三方面的降脂途径。枸杞多糖、北虫草多糖、海带多糖、石莼多糖和魔芋中所含葡甘聚糖,都可以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动物血脂中的TC、TG水平,同时提高HDL/TC值。不饱和脂肪酸:它能与胆固醇结合生成熔点低、易于运转、代谢和排泄的酯,改变胆固醇体内分布,减少血管壁中脂酯沉积。多酚:降脂机理与黄酮类似,也是通过抗氧化作用和清除自由基来实现的。其他类成分:除了上述降脂活性成分外,还有少数固醇类,萜类等化合物。如:绿豆中所含植物固醇能够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泽泻主含三萜类化合物,可降低血清TC、TG,升高血清HDL[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