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 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随着新《国际卫生条例》的实施,国境口岸的卫生检疫的任务由原来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国境转变到预防、抵制和控制疾病的国际间传播,及时有效地处理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人体健康和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其中重点突出了公共安全,赋予了国境口岸卫生检疫更多的内容和责任,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传染病检疫,还扩大到生物恐怖、食物中毒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等,对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是一个挑战,也是发展的契机。在这种新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应对这种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模式是国际上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为了迎接这些挑战,各国必须集中精力重建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鼎力支持公共卫生实验室的建设和加强控制措施。如何在现有的工作条件中提高我国国境口岸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能力,是迫切解决的课题。
1 现行国境口岸公共卫生监测存在的一些问题
过去国境口岸卫生检疫的目的就是防止传染病的传入与传出,其传染病监测的两个主要的阵地是国境口岸现场特别是旅检现场和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以这些能力能否胜任卫生检疫新时期的卫生检疫工作,能否在短时间由对“国际间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作出反应和处理,结合自己的工作,对目前口岸卫生检疫及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对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并进行思考。
1.1 卫生检疫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1)意识要转变。卫生检疫的检疫内容扩大,不仅包括旧、新发传染病及人畜共患病等传染病,还包括食物中毒及生物恐怖等事件,特别是后两者,在现场卫生检疫人员中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大卫生”的预防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2)知识的转变。基层国境口岸卫生检疫人员预防医学知识结构淡化与老化,面对公共卫生事件中如许多新发传染病、生物恐怖等的知识在学校的知识结构上很少涉及或不详细,面对目前新传染病高发高传染性,人员对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和处理不能完全做到胸中有数。(3)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口岸旅检现场和国际旅行保健中心处理突发事务的能力不够,特别是口岸旅检现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可预见性、人员实践经验过少和现场人员专业结构和知识的差异,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4)口岸检疫现场人员知识专业结构配置需要规范。
1.2 硬件的配置还比较落后 (1)仪器设备的配备。大多数基层分支局在国境口岸特别是旅检缺乏有效的公共卫生监测设备或设备不足,不能完全满足现时代对公共卫生监测的核心能力要求。虽然在“非典”过后,口岸的卫生检疫设备(体温仪)的广泛应用,能对一些具有发热症状的人群进行监测,但多数的分支局基层口岸,对生物恐怖及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设备没有配备或配备不全。(2)电子信息化不够发达。在口岸现场,边检、海关有自己独立的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有统一的信息平台,而口岸卫生检疫缺少综合的信息平台,影响工作的有效性。
1.3 口岸监测方法的缺陷 (1)监测指标的选择。现在旅检现场比较好的监测指标中是体温,但其也仅仅是某些传染病的特征,在旅客过境的短时间内初步排查出有可疑的对象,仅靠个别监测指标作用有限。(2)监测的重点不突出,监测的东西太多,但又不能都做到有效监测。(3)标准规范的缺失或者标准规范的更新不及时。部分标准的缺失或过时,导致口岸检疫现场的人员配置、检疫的程序非标准化,易造成因人而异的主观判断。(4)旅客自行申报制度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