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2014-09-10 01:18
导读:医学论文毕业论文,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其生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摘要]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细胞。随着其晚期促炎作用的发现,HMGB1成为近年来危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其家族分类、基因和蛋白结构、细胞生物学效应方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生物学效应

脓毒症(sepsis)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感染、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的研究认为,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等在脓毒症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促炎作用。然而,TNF-α、IL-1拮抗剂的临床应用并未取得明显效果。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可能与脓毒症初期致炎介质迅速释放,临床治疗难以做到早期或预防性干预有关。另有资料证实[1],以致死剂量的内毒素攻击小鼠,部分动物5天后才死亡,而此时TNF-α、IL-1的水平早已恢复至正常范围。此外,给TNF缺陷小鼠注入内毒素数天后亦可导致死亡。这提示可能还存在TNF-α等早期致炎因子以外的其他重要细胞因子参与介导内毒素致死效应。Wang等[1]发现LPS刺激16 h,TNF等早期炎性因子释放高峰过后,巨噬细胞开始释放出一种核蛋白,即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HMGB1抗体治疗可显著降低LPS小鼠死亡率,表明HMGB1是内毒素致死效应的晚期重要炎症介质。这一发现为从本质上了解和防治脓毒症提供新的理论根据。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1 高迁移率族蛋白家族

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已由Johns发现,并于1973年首次在牛胸腺中被提取和鉴定,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高迁移能力而得名。根据分子质量大小、序列相似性和DNA结构特性,HMG可进一步分为HMGA、HMGB、HMGN 3个家族[2]。而HMGB家族又有3个成员,即HMGB1、HMGB2和HMGB3,三者在氨基酸序列上有80%的一致性。HMGB1是含量最丰富的HMG蛋白,在典型的哺乳动物细胞内约有106个分子,平均10~15个核小体即可含有1个HMGB1分子。HMGB1广泛分布于淋巴组织、脑、肝、肺、心、脾、肾等组织中,HMGB1除在肝、脑组织中主要存在于胞浆外,在大多数组织中存在于胞核[3];而HMGB2/3分布较局限,HMGB2仅分布在睾丸和淋巴组织中,HMGB3仅在胚胎中被发现,二者可能与胚胎发育有关。HMGB1先前也称HMG1,在进化过程中其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啮齿类动物与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8%以上,小鼠与大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更是高达100%[4]。

2 HMGB1基因与蛋白质结构

(1)人类HMGB1基因位于13q12染色体上。HMGB1基因包括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5]。HMGB1基因有十分强大的TATA盒启动子。它的最大活性是猴病毒40(SV 40)启动子的18倍。这个启动子还包括数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如激活蛋白1(AP1)。此外还包含一个沉默元件(silencer element),因此,在一般环境条件下,HMGB1的表达量维持在基础水平[6]。HMGB1基因敲除后幼鼠仍能存活,但存在广泛的形态畸形,多于出生24 h内死亡。(2)人类HMGB1的初级氨基酸序列中含有219个氨基酸残基,成熟HMGB1分子质量为30 ku。HMGB1蛋白由3个独特的结构域组成(图1)。其中A-box位于N-末端,进化高度保守;C-tail在羧基末端,包含30个重复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残基,可参与调节HMGB1与DNA结合的亲和力;B-box位于二者之间。A-box和B-box均由3个α螺旋组成,并带有强烈的正电荷,构成HMGB1的非特异性DNA结合区。HMGB1释放至胞外后,B-box是引起炎症反应的功能结构域,而A-box对B-box有一定的拮抗作用[7]。此外,人们把一个与A-box和B-box结构域同源,约含85个氨基酸的重复区命名为DNA结合基元,为区别起见,将DNA结合基元的蛋白称为HMG-box。HMG-box起源古老,其中包括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和非特异性结合蛋白,系辨认和结合变形DNA所必需的结构[8]。HMGB1在不同的物种中高度保守,大鼠与小鼠的HMGB1蛋白序列完全一致,与人类HMGB1蛋白的不同点只是C末端重复序列中有2个残基被置换。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症临床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