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对小鼠原代肝细胞脂肪酸氧化速度的影响(2)
2014-10-11 01:31
导读:1.3 存活性鉴定 分离后的肝细胞立刻用4%台盼蓝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核呈蓝色为死细胞,拒染的细胞为活细胞,将细胞接种于胶原包被的12孔培养皿中,
1.3 存活性鉴定 分离后的肝细胞立刻用4%台盼蓝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核呈蓝色为死细胞,拒染的细胞为活细胞,将细胞接种于胶原包被的12孔培养皿中,采用含有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在5%CO2,37°C培养。
1.4 形态学观察 (1)脂肪染色:取不同培养时间的肝细胞,4%多聚醛溶液固定,油红O(Oil Red O)染色,再用苏木精衬染细胞核,缓冲甘油封片后,观察肝细胞中脂肪的含量。(2)苏木精-伊红(HE)染色:固定的肝细胞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脱水透明后,观察不同生长时间的细胞形态变化。
1.5 脂肪酸氧化速度 肝细胞脂肪酸氧化速度根据文献进行[1],将分离的肝细胞接种到12孔细胞培养板中,2 ×105/孔,细胞贴壁12h后开始测定肝细胞脂肪酸的氧化速度。先用PBS洗涤细胞2次,每孔加入500μl含有0.5mg/ml BSA,22μM [9,10(n)-3H]棕榈酸 (1μCi/孔)的Hanks液,试验孔中同时加入20mM乙醇,每组3个复孔。37°C培养2h后将培养液立即转移到玻璃试管中,并采用0.5ml Hanks液洗涤细胞2次,将洗涤液也加入玻璃试管中。采用Folch法抽提脂肪酸,每管中加入8ml 甲醇/氯仿(2:1)和0.5ml 2 M KCl/2 M HCl溶液。剧烈混合30min后离心,将上层水相转移到一个新的玻璃试管中,继续采用甲醇/氯仿抽提一次,将水相转移到闪烁瓶中,加入10ml闪烁液,混合后采用闪烁计数器测定脂肪酸氧化后生成的3H2O量。肝细胞的蛋白含量采用Brad-ford法进行测定。
2 结果
2.1 分离肝细胞存活率 肝细胞分离的存活率,大于95%。
2.2 形态学观察结果 分离的肝细胞,在培养12h后即能够充分贴壁生长。肝细胞在生长的早期(24~48h)细胞状态较好,可见明显细胞极性,细胞排列生长(图1A)。细胞生长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