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普贝生用于促宫颈成熟和引产效果的观察

2014-10-16 02:08
导读:医学论文毕业论文,普贝生用于促宫颈成熟和引产效果的观察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普贝生用于促宫颈成熟和
普贝生用于促宫颈成熟和引产效果的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照观察的方法,对50例足月单胎的初产妇阴道内使用普贝生栓剂为观察组。以50例同样条件的孕妇,静脉点滴小剂量缩宫素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宫颈Bishop评分、分娩情况以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8、12h宫颈Bishop评分分别为(7.6±1.3)分和(8.8±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3±1.2)分和(5.3±1.1)分,P<0.01,12h宫颈成熟,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30%,P<0.01;观察组24h临产率(50%)明显高于对照组(16%),P<0.01;阴道分娩率(56%)高于对照组(42%),P<0.05;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P<0.01;其他二个产程及产后出血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结局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缩过度刺激为主要副作用,但取出后好转。结论 普贝生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促宫颈成熟,可用于引产的药物。

【关键词】 普贝生;妊娠宫颈成熟;引产

宫颈成熟是自然临产前的生理过程,通过宫颈变软,缩短,抗张能力下降等变化,使分娩顺利完成,因此宫颈成熟是引产成功的前提条件[1]。普贝生作为一种成熟的产科用药,已有大量证据证明有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但其安全性一直是产科医生关注的焦点,我院自2004年3月开始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为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12月在我院住院的初产妇50例为观察组,单胎、头位、胎膜完整,无哮喘及青光眼,无严重合并症,胎儿情况良好。年龄(25±3.5)岁,孕期(280±6)天,宫颈Bishop评分(4.0±1.2)分;选择同样条件的初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6±2.8)岁,宫颈Bishop评分(3.9±1.4)分。两组条件基本相同,有可比性。

1.2 药物 普贝生栓剂 英国CTS公司生产,含10mg PGE2。以0.3mg/h在阴道内可释放12h。缩宫素10U/支。

1.3 方法 观察组在置药前先行肛查及宫颈评分。在无菌操作下,将普贝生一枚置入产妇阴道后穹隆处。卧床休息2h,专人监护胎心及宫缩情况,分别在给药2、4、8、12h做肛诊,行宫颈评分,若有临产、破膜、胎儿宫内窘迫则立即取出,否则12h取出。对照组产妇用药前行肛查及宫颈评分,静点10%的葡萄糖加入2.5U的缩宫素,4~5滴/min(用7号针头穿刺,调好滴速后再加入缩宫素)调节宫缩为40~60s,间隔2~3min,通常不超过30~40滴/min,产妇有专人监护胎心及宫缩情况,分别于用药后2、4、8、12h行肛查、宫颈评分。若有临产、破膜、胎儿宫内窘迫立即停用缩宫素,否则12h后停用缩宫素。

1.4 观察指标 (1)两组用药前及用药后2、4、8、12h分别行宫颈Bishop评分。(2)观察两组用药后宫缩强度、频率、临产开始时间、胎儿变化、羊水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3)记录分娩方式、产程、新生儿情况及产后2h内出血量。

1.5 评估标准 Bishop宫颈成熟评分法见表1。满分为13分。表1 Bishop宫颈成熟评分法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促宫颈成熟效果

2.1.1 宫颈评分 两组用药前后宫颈Bishop评分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2。表2 两组用药前后宫颈Bishop评分比较

2.1.2 宫颈成熟 观察组显效72%,有效率20%,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率20%,有效率10%,总有效率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 引产效果

2.2.1 临产情况 观察组12h内临产10例,24h内临产25例,24h内总临产率50%。对照组12h内临产2例,24h内临产6例,24h内总临产率16%。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高血糖8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