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6 实验室管理 护理实验室不同于其他医学实验室,实验教学用物多、大小不一、零散繁杂、消耗更新快,目前护理实验室多属于教研室管理(很多院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实验员)。教研室又把管理任务分配给带教老师,由于带教老师承担理论课、操作授课及物品准备等,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管理。另外实验室不能高效利用,仅在上课时开放,影响了学习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4]。
1.7 实验考核 长期以来实验课的成绩依附于理论课,有的考核成绩仅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30%,有的甚至不考核,因而课程考核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实践能力,势必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7]。现行的实验考核以技术操作为基础,考评标准中过分强调某些细节,致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的完成某些动作,却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术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8]。
1.8 实验技术人员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能适用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教育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处在“教辅”位置。这种片面认识导致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不够、培养不力、要求不高,严重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4]。有的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只是做些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没有真正发挥护理实验员的作用。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技术人员。
2 护理实验教学改革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一些学校尝试做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2.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比重[9] 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摒弃或压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增加适应医学发展的内容。压缩了床上擦浴、床上洗头等,增加三腔管压迫止血术、穿刺术、备皮、换药、减压、引流术等操作技术[5,10,3],注重实践教学与临床需要接轨,使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缩小,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11]。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把实验课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4%[10]。
2.2 改进教学方法[12,13]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运用。改变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性。很多教师采用角色扮演、自身体验、设立情境、设障碍法、幽默图画等灵活应变方法,增加护生直接参与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1,10,14]。苏桦[16]采用自学辅导法、病案讨论法等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即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热情,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15,17]。
2.3 改革考核方式[10,15] 加强考核力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课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加大到45%,技能考核时学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选择考试内容,无菌操作强调无菌观念,非无菌操作强调流程的熟练程度[4],改变一味强调学生熟记操作步骤、按操作步骤机械完成护理操作过程的做法,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18]。有的院校教学考核采用实验态度、口试、活动性考核、操作考核、实验报告、学生互评结合,评定出综合分[19]。对实验报告的评改打破“一刀切”的模式,对原文照抄的仅给合格分,对实验内容综合分析,有创意的报告给“优良”等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思考并且在书写报告时能对实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18]。在实验考核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
2.4 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护理技术操作中,只要不违反操作原则,操作步骤可不尽相同。例如:口腔护理中,应先擦洗双侧牙齿,后擦双侧颊部,还是先擦洗一侧牙齿和颊部,后擦洗对侧?笔者认为几种方法都可用,因为不会影响擦牙的效果。如果患者没有牙齿或满口都是假牙,那么其操作程序也不同。如此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敢于多问和质疑,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做到多思考、多讨论、多分析、多比较,以寻求最佳的答案[6,21]。在设疑、提问、讨论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