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 端粒酶与GTD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一段富含C的重复DNA序列,它在维持染色体稳定、调节细胞衰老和死亡中期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人类细胞中测不到端粒酶(telomerase)的活性。在妊娠滋养细胞增殖和生长过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研究证实在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端粒酶起到重要的作用[7]。Amezcua等[8]系统研究了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的表达与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中均可测出端粒酶活性及hTERT的表达,而在非持续性的葡萄胎患者中,hTERT表达率仅为54%。hTERT的表达与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明显相关。此外,葡萄胎患者在清宫术后,如果葡萄胎组织不表达hTERT,则该患者100%不会发展成为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结果说明,检测葡萄胎患者葡萄胎组织中hTERT的表达,在判定患者能否在清宫术后自发性消退方面有潜在的临床价值。研究表明[9]:在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绒毛及葡萄胎组织从而被认为是葡萄胎早期诊断的重要生物学参数。
3 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与GTD
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及其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对肿瘤的发生及转移起到重要的作用[10]。在滋养细胞转变为侵蚀性葡萄胎,进而转变为绒癌的过程中,必须多次溶解血管内皮基膜,MMP能降解基膜的IV型胶原,促进恶变及转移的发生。正常情况下MMP以酶原形式与TIMP结合,TIMP活性受到抑制,故MMP的过度表达可作为预测葡萄胎恶变及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Vegh研究发现:与正常胎盘及葡萄胎妊娠相比,绒癌细胞MMP-1及MMP-2表达明显增强,而TIMP的表达明显减弱。李志英等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到22例正常早孕绒毛及37例葡萄胎组织中MMP-9、MMP-2、TIMP-1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MMP-9/TIMP-1比值在发生恶变的葡萄胎组织中明显高于未发生恶变的葡萄胎组织,认为MMP-9、TIMP-1表达量的比值可作为葡萄胎恶变的一项监测指标[11]。
4 GTD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随着对人类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绝大多数疾病,甚至所有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患者的遗传背景或其改变有关,只有从基因水平去研究疾病,才能找到致病的根本原因,也才能对疾病进行最有效的防治。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GTD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1 葡萄胎的DNA检测技术 PCR、流式细胞术、DNA指纹图,Southern blot Northern blot、FISH等新兴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使GTD的研究已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12]。遗传学研究证实[13]:葡萄胎作为一种病理生殖现象在遗传构成上有不同于其他肿瘤的特点;完全性葡萄胎(CHM)其染色体DNA完全来自于父源而无母源成分,是由于卵子发育异常所导致的染色体丢失或失活所形成的“空卵”与一个正常精子(23X)受精后,核内DNA复制加倍而成,或是染色体正常卵与双精子受精所形成的;前者称为纯合子(homozygte)葡萄胎,染色体核型为46,XX;后者称为杂合子(heterozygote)葡萄胎,染色体核型为46XY或46,XX;有学者认为:杂合子葡萄胎易发展为持续性葡萄胎或发生恶变[14],另一类葡萄胎即部分性葡萄胎(PHM)则含有父母双方的DNA成分,其中父源DNA为母源的2倍,认为是由于染色体正常的卵子与双精子受精所致,为三倍体,大多数核型为69,XXY或69,XXX。鼠配子移植试验成功地揭示了葡萄胎发生的机制[15]:将父源或母源早期生殖细胞核移植至不含卵原核的卵细胞内,当受精卵染色体全部来源于母方时,胚鼠可发育成25个中胚叶节阶段,但无滋养细胞生长。而当受精卵染色体全部来源于父方时,其滋养细胞增生活跃。研究证实:父源性基因成分对控制滋养细胞增生是十分重要的,完全性葡萄胎与部分性葡萄胎均可表现为过多的父源性染色体,以致促使滋养细胞的超常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