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中医药学丰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中西医

2014-12-26 01:09
导读:医学论文毕业论文,试析中医药学丰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中西医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在我国突出存在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独特国情的情况下,如何摆好中西医

  在我国突出存在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独特国情的情况下,如何摆好中西医药学的关系,是能否保障中医药学持续丰富和发展的重大间题。对此,江泽民主席作出了明确的论述:“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相互补充”。这是中医药学丰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中西医并重”的前提是承认中西医药学各为一种医药学理论体系
    作为一种医药学理论体系,中医药学不仅和西医药学一样,更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中西医并重,就要在政策、法规和具体工作等多方面加以体现,决不能以一种医药学为标准医药学的认定为基础。然而在现实中,以西医药学为标准的医药学的认识在一些方面却有程度不同的反映。仅就中药现代化及由此引发的新药研制来看,现行的新药评审内容却仅有将现有中药研究成西药的要求,而无将现有西药研究成新中药的评审内容,更不要说具体要求了。在以西医药学为标准药学认定的情况下,是难能有“中西医并重”的。如果承认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均为一种医药学理论体系,那么,就也应当有将西药研究成新中药的评审内容和要求。客观地讲,中医药学若能吸收现有西药为中药,则中医药学将会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
    二、“共同发展”的体现在于坚持中西医药学各自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学丰富和发展的主体力量,应当是中医药学人员;西药药学丰富和发展的主体力量,应当是西医药学人员。当今,中医药学丰富和发展的突出所在,是实现现代科学化。由于中医药学在我国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一些西医药学人员愿为中医药学的丰富和发展作出贡献,这是大好事。但是,现实不能不承认,有些西医药学人员出于为丰富和发展西医药学而吸收中医药学的一些有益内容,例如吸收中药或从中药获得新西药,但若将此说成是中医药学的丰富和发展,实质却成了以西医药学的丰富和发展来代替中医药学的丰富和发展。显然,这就不是“共同发展”的问题了,此情况在强调中药现代化的今天,还是容易见到的。例如,西医药学人员从中药麻黄中得到西药麻黄素、从中药黄连中得到西药黄连素、从中药青篙中得到西药青篙素等,就被有人称作中医药学的丰富和发展的认识。客观上讲,麻黄素、黄连素、青篙素等,至今尚不具备中药内涵,还不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若相应的中药麻黄、黄连、青篙等都如此发展,中医临床将无药可用。可见,离开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来谈中医药学的丰富和发展,只能是中医药学的消亡,根本谈不到中西医药学的“共同发展”。

    为了确保中西医药学的“共同发展”,对中西医药学人员作个大体界定,是有益的。所谓中医药学人员,决不能以中医药院校毕业、在中医药机构工作年限为界定标准,而应当是这样一类医药学工作者:承认并坚持中医药学理论,即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自己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对西医药学人员界定也是以西医药学理论为标志。离开中医药学理论的人员来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中医药学很难达到与西医药学的“共同发展”,中医药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是很难实现的。例如中药现代化,实质和根本在于得到具现代化科学内容的中药,即仍可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否则,无从谈起中药现代化,充其量是中药西药化。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相互补充”的根本在于正确认识中西医药学的各自优势和劣势
    中西医药学之所以应当和能够“相互补充”,根本在于各有优势和劣势。对此,应有正确认识,从而保持优势、克服劣势,进而达到“相互补充”。具体地讲,中医药学的优势在宏观,劣势在微观;西医药学的优势在微观,劣势在宏观。认识论表明,宏观认识客观事物,能够保障对客观事物整体认识的准确性,但难于保障对客观事物局部认识的精确性;微观认识客观事物,能够保障对客观事物局部认识的精确性,但难于保障对客观事物整体认识的准确性。从使用药物角度讲,人们希望药物能准确而精确地起作用,即安全有效。但现状中药的难于精确和现状西药的难于准确却是客观现实。例如现状中药难于针对现代科学的人体微观指标变化而使用,现状西药难于避免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即为明证。为克服中西药的以上不足,中药应当吸收现代科学的微观内容而实现现代科学化。鉴于西医药学是以微观为主的现代科学作基础,即属于现代科学的一部分,故中药应尽可能吸收其内容以弥补不足。西药则应再获宏观内容,因为中医药学的优势在宏观,故西药可再获中药基本内容的表述而成中药,进而亦按中医药理论使用,从而弥补西药之不足。如上所述,到达中西药的“相互补充”,即准确、精确,安全有效地用药,那么,全新的药物乃至药物学则会应运而生,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将会再做新贡献。

    上一篇:空气波压力治疗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