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偏心控制技术的研究情况(一)-自动化毕业论(4)
2013-06-24 01:10
导读:安装在轧辊上的自整角机输出的正弦波的相位和振幅,按照与支撑辊移动相反的方向实施补偿。滤波器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偏心信号检测方法。各种滤波器方
安装在轧辊上的自整角机输出的正弦波的相位和振幅,按照与支撑辊移动相反的方向实施补偿。滤波器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偏心信号检测方法。各种滤波器方法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些问题,不可避免地混进偏心以外的频率成分,而又毫无办法地漏掉了偏心信号中的谐波分量。除了滤波器以外,还有解决偏心控制问题的傅立叶分析法。这一方法一般来说要比滤波器方法的信号处理精度高,补偿效果显著。
北京科技大学孙一康教授和他的博士
研究生刘淑贞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上海第三冷轧带钢厂的高精度四辊可逆冷轧机为试验背景,配以必要的测量仪表和计算机系统,并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偏心控制方案,利用相干时间平均方法的偏心控制方案和复合建模偏心控制方案进行大量的现场实验,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35~37]。
澳大利亚的E.K.Tech等提出的用于冷轧机的改进的带钢厚度控制器和我国原冶金部自动化院陈振宇教授等提出的冷轧机轧辊偏心自校正调节器则应属于第二类。在消除轧辊偏心影响的同时,也抑制了其它干扰因素对带钢厚度均匀性的影响。Tech方案是根据轧制原理,建立一套包括支持轧辊偏心效应、轧机部件的塑性变形过程和弹性变形形变在内的控制设计模型并估计偏心信号周期。反馈控制器对轧制力、滞回、与轧机有关参数和轧制力调整机构的非线形响应进行补偿。此方法在把偏心分量从厚度计法厚度误差估计中分离出来,通过前馈方法补偿偏心干扰效应的同时,也实现了准确的厚度估计,通过反馈回路完成了综合厚度控制。这一方法在澳大利亚公司的冷轧机的初步现场实现表明,它可使轧辊偏心对轧制力和带钢出口厚度的影响减少30%,使总的厚度精度提高40%。但此方法要求对轧机系统各部分的机理和参数都了解得很清楚,而且对测厚仪的安装位置等也有限制,这对有些轧机而言是难以实现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国外对偏心诊断、智能和最优控制的研究较深入和富有成果,主要有:Kugi等提出基于稳定传递函数的因数分解逼近和最小均方算法;Aistleitner K等提出采用神经网络进行偏心辨识的方法;Garcia等提出了采用多处理器实时偏心诊断方法和实时模糊偏心诊断方法;Fechner等提出了神经偏心滤波器,该滤波器用于在线偏心控制时对于变化的偏心周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该方法还用到了递归最小二乘学习算法;Choi 等提出了偏心最优控制方法等。
除此之外,欧美日各大公司的工程专家也提出了多种轧辊偏心的补偿方法,这些方法又可以分为下面三类:
⑴ 被动轧辊偏心控制方法。这类方法不是试图补偿轧辊偏心对轧件厚度的影响,其主要目的是使辊缝控制系统对轧辊偏心引起的厚度干扰影响不敏感,而不需要辊缝按照辊缝偏心函数进行校正,这就排除了厚度变化增大的可能;
⑵ 主动轧辊偏心补偿法。这类方法一般包括轧辊偏心分量检测和随后得出的补偿信号送到辊缝调节器中以补偿轧辊偏心,轧辊偏心分量是从反映主要轧制参数(如轧制力、辊缝、轧件出口厚度以及带钢张力等)的信号中测得的,根据检测信号的不同处理方法,这类方法可分为下面两种:
① 分析法 轧辊偏心分量是通过应用
数学分析法(例如傅立叶分析法)从检测信号中提取出来;
② 综合法 轧辊偏心分量是通过复制轧辊偏心分量得到,信号复制可采用机械法和电量法;
⑶ 预防轧辊偏心控制法。这类方法是在轧制前创造一些条件以便能减小偏心对厚度的影响,而在轧制中不采用任何校正措施。
国外公司典型的偏心补偿方法有:
⑴ 死区法 死区法是一种被动偏心控制法,此法通常可消除控制信号中的周期分量;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⑵ 轧制力法 轧制力法是一种主动式轧辊偏心方法,把出口厚度的误差信号转换成附加轧制力基准信号;
⑶ 辊缝厚度控制法 辊缝厚度控制法是利用安装在轧机工作辊之间的传感器测出轧制过程中的辊缝偏差,由德国Krupp提出的辊缝控制(IGC)系统就由辊缝传感器组成的,它们被装在机架每侧的工作辊辊颈之间,这样,它们不会受到带钢的损坏;
⑷ 前馈控制法 已经在轧机辊缝控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① 在上游机架的前几机架的轧制道次中,分段测出带钢厚度波动;
② 当带钢每一段即将进入末尾即机架轧制辊缝中时,确定所需的厚度修正量;
③ 在末尾几机架中对带钢每一段实施厚度修正。应用这种方法能够补偿包括轧辊偏心在内的各种因素在内的厚度偏差。一般在中间使用张力控制系统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调节上游机架的速度进行带钢张力控制,第二是调节下游机架的辊缝进行带钢张力控制。成功采用前馈控制系统控制轧辊偏心的关键在于轧机电机能否使速度调节器获得适当的速度响应特性;
⑸ Newmann法 这种方法是由德国穆勒-纽曼公司的Newmann等人提出的,它是利用随支承辊同时旋转的凸轮来模拟轧辊偏心,位移传感器测出凸轮偏心,然后发出电子信号,传送给辊缝调节器。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原因是:
① 在机架中安装支承辊之前,显然要仔细测定每一个支承辊偏心幅度和相移;
② 在轧辊偏心测定结束后,每个凸轮和支承辊偏心相移必须一致。由于支承辊偏心明显非正弦变化,所以要把它和凸轮正弦变化对应起来相当困难;
③ 支承辊与凸轮外形的不协调性也是造成轧辊偏心不能得到补偿重要原因;
④ 不能补偿工作辊椭圆度造成的辊缝变化;
⑹ Alsop法 以测厚仪原理为基础进行辊缝控制。假设带钢厚度发生波动,使轧制载荷产生低频波动,而轧辊偏心使载荷产生相当高的频率波动,载荷信号的低频分量在任何通道都不会衰减,它将产生正反馈,正反馈大小为:
(1.12)
式中:为轧机纵向刚度,另一方面载荷信号的高频分量仅能通过一个通道,就这部分来说,载荷回路中产生负反馈信号,增益大小为,这样回路会产生信号,它被送到辊缝调节器以补偿轧辊偏心;
⑺ Smith 法 英国戴维联合仪器公司的Smith提出以测厚仪原理为基础的辊缝控制系统中轧辊偏心补偿法,它的缺点是使用了金属构件类型的整流器,它会产生于控制信号的波幅差不多的噪声信号;
⑻ Howard法 英国戴维联合工程公司的Howard提出利用在轧制过程中两个所测定的参数来测定轧辊偏心,第一个参数是安装在轧机每侧的载荷传感器测出轧制力的波动量,第二个参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