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变革(2)
2013-06-17 01:05
导读:1.变革指导思想:形成以目标分解为核心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随着行政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从政治恩赐制度、公务员制度、集体评判制度到弱势群体
1.变革指导思想:形成以目标分解为核心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随着行政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从政治恩赐制度、公务员制度、集体评判制度到弱势群体保护制度的发展,政府体系也从保姆政府向有效政府过渡唧,不难看出,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核心价值的变化会带来政冶制度变革的压力,并形成对应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人力资源管理也表现小明显的政治需求配置特征。政府部门及相关职能的设定是按照政治需求进行划分的。
按照有效政府的管理思想。我国的政治体系应向支持性政府政务管理过渡。政府的宗旨不再是政治权力分配,而应体现社会(国家)整体发展思想。政府人力资源配置也应体现社会整体发展导向。政府将整体发展目标逐层分解.逐级确定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目标。并以此目标体系所形成的政府决策反应流程来进行人力资源配置。
2.组织结构变革:构建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强调及时反应、有效提高效率、减少政府层级、缩短政府与公众的距离。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应.有效地降低内部流程过长所造成的效率低下问题【1q。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构架以权力分配为依据.每一个权力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配.这种分配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权力部门较多,监督部门较多。而相应的责任部门较少。这样的权力分配方式.极大地拉长了决策者与社会及大众的距离,使得政府不能体现服务功能。而过多的职位设置又极大地影响了决策效率。按照3-.商管理的思想,这一时期,我国政府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则更应强调从事务性政府向企业性政府的转变,强调政府决策的经济性原则,应按照扁平化结构,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下放权力,强调增加一线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改变控制幅度,缩短决策时间。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3.变革路径:从规章管理转向专业化管理,从简单的制定规章转向建立决策管理系统。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由于行政领导缺乏相关的专业化背景,更多的还停留在规章管理阶段,按文件办事,以法规文件为依据。
突发事件经逐级上报请示。这样的工作流程极大地限制了政府快速反应能力。这种模式强调上级对下级组织的绝对控制,强调监管。却使手段变成了目的。导致一个基于规则的体制中,问题总是要靠制定更多的规则去解决。规则自然带有更多的应用条件和例外,直到我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政府组织被迫集中精力发现和追随这些规则而不是忙于工作111]。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本上就要求我们改变原来那种规章管理的方法,使政府管理方法转向专业化管理。这就要求政府从业人员要具有专业知识及技能。
由原来的政治权力分配转向专业化管理。并形成与之配套的决策体系。
4.变革核心:从人事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在政府管理中注重效率,引入成本与收益的管理思想。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包含人事管理的内容,而且更强调其本身的作用。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规划、开发、配置、
培训、绩效考核的现代管理体系.更要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评价其投资与收益。传统人事管理将人力看成是一种成本,认为它是一种单纯的消费。
从而导致其管理过程将人力212具化。
人力的存在fir值是满足组织发展要求.所以在传统行政管理中更强调管制、监督。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力是可以创造价值的价值.是资本。组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都将获取更高的目标,因此人力资源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对人力资源进行的激励、保障、培训、引导都会为组织发展带来收益。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5.变革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①强调绩效、允许流动。由于我国的政府行政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管制、监督。就使得不犯错误成为对从业者最大的要求,于是官僚主义横行。实行绩效考核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个人能动性。同时与之相对应。应根据绩效考核形成全体公务员流动的制度与体系.从而解决公务员责权不协调问题;②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决策效率。虽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政府行政人力资源管理从技术上有了保障,但由于社会发展带来部门越来越分散。而扁平化又使得管理宽度大大加强。由此先进的政务管理-T-段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同时各种网络技术的运用也将使得社会大众更容易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从而政府部门的弹性工作制、绩效工作制在新技术条件下得以实现旧。
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对我国现阶段政府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新公共管理学思想的研究。参照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结合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现状。我们提出了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基本设想,并以此为尝试,拟对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探索提供思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郭济,主编.邓小平行政管理思想概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舒放,王克良,主编.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钱再见,等.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5]克罗,等.美国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研究与开发实验室【M】.高云鹏,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6]I乇oger Kaufinan.哈佛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7]黄卫平,谭功荣,主编.公务员制度比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8]【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政府[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9]Porter M.E.The Competitive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
Free Press。1990.
[10]娄威武,魏淑艳。主编.公共政策学【M】.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11]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2]李啸尘.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13]彭和平.公共行政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