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跨国并购新趋势及其宏观背景

2013-07-13 01:01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跨国并购新趋势及其宏观背景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与前四次相比这次呈现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与前四次相比这次呈现出新特征和发展趋势,本文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洞悉国外的,从而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第五次并购浪潮 新趋势 原因

从19世纪末起,西方发达就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由此造就了大批大型、超大型企业,但是,在二战之前,并购大多发生在一国国内企业之间。二战之后,这些企业为了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又纷纷举起了跨国并购这个武器,先后曾发生过四次并购浪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由于跨国并购能够绕过东道国的限制和贸易壁垒,迅速进入并占领其,因此跨国并购成为全球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1994年以后全球跨国投资中,跨国并购超过新设项目—“绿地投资”。据UNCTAD(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1998年全球跨国并购额为4,000亿美元,1999年达到7,200亿美元,增长80%,2000年突破10,000亿美元大关,高达11,438亿美元。据著名数据公司Thomson Financial最新统计报告显示, 2005年上半年,全球并购市场并购总额(包括已宣布但未最后成交)高达1.2万亿美元。有学者称此次并购浪潮为并购上的第五次并购浪潮,首先发轫于美国,迅速席卷整个发达国家。可以说,第五次并购浪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上各大型跨国公司的决策,影响着全球生产体系和经济格局。对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认清当前形势,我国企业的经营战略。

跨国并购新趋势

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但发展中国家增长迅速
跨国并购额的90%以上发生在发达国家,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并购也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占FDI流入量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10%提高到目前的33%。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跨国并购类型主要是横向并购
这次并购浪潮中并购额的70%和并购案数量的50%来自横向并购,其次是混合并购,1999年混合并购占跨国并购总数的27%,最后是纵向并购。但近来纵向并购有上升之势。

跨国并购行业发展趋势
跨国并购的产业仍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但是制造业的并购份额呈下降趋势,服务业呈上升趋势。1999年服务业占60%,制造业占30%。制造业由原来的资源、劳动密集行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行业,如:化工、电器和汽车。服务业内部的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电讯、金融和商业服务领域,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
跨国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R&D全球化
控制关键技术已成为大型跨国公司攻城掠地、取胜对手的法宝。跨国公司加大对世界范围知识、专业人才和技能的追求,促使跨国公司海外R&D支出占总R&D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海外分支机构数量相应不断增加。美国公司在海外的R&D支出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内的R&D支出的增长速度,1997年美国该比率由1985年的6.4%上升到10.5%;1987-1997年外国公司在美国的附属公司的R&D支出费用增加了3倍,数额由65亿美元上升到19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1.6%以上。

国家间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迅速发展
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速度的加快,使大公司不再在所有技术领域保持尖端优势,大型跨国公司为了共担研究开发新产品的和风险,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技术要求,采取战略联盟方式作为彼此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双赢”方式,尤其在高新技术行业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业。如美国的IBM公司与日本的东芝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共同开发电脑芯片,IBM与微软联合开发软件。



跨国并购新趋势的原因分析

全球化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总体背景,跨国并购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以及跨国并购近年来的新趋势可归因于以下几方面: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
哈佛大学教授维农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产品分为三阶段:创新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不同阶段竞争核心不同,相应的生产区域不同。产品的第一阶段——创新阶段是技术密集型产品,价格弹性小,此外需要市场反馈信息改进产品一般在头号发达国家研制出并生产,出口到相当水平的国家,赚取高额利润。在产品的成熟阶段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创新国开始向次发达国家投资。第三阶段——标准化阶段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的竞争核心是劳动力成本,发展中国家优势突显,成为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从这三阶段的描述可以看出,跨国公司要想赚取超额利润就要紧紧把握住产品的创新阶段。
另外,由于跨国公司为了迅速占领全球市场,会采取并购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首先减少工厂建设、雇佣员工等生产的筹备工作,大大的缩短了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为公司赢得时间和机会;其次并购后并购公司往往把目标公司原有相关产品品牌“暖藏”起来,利用目标公司原有的销售网络渠道,在东道国市场展开攻势。通过跨国并购,跨国公司达到以最快的速度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也是跨国并购中以横向并购为主的原因所在。

科技、创新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实质
跨国公司历经多年的积淀,彼此间的优势价值链正在趋同,只有在产品的最初形成——创新阶段寻找垄断优势。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促使企业改善全球战略,在创新上突显实力,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发展中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人才库,这促使追求创新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研发部门争夺世界知识、人才、技能。
随着跨国并购的发展要求,跨国公司适应东道国市场需要进行大量的应用性研究,在应用研究中接近最终消费者以便对当地需求做出迅速反应,从而支持当地生产和运作。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的加快
技术创新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能力的提升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要素;各个跨国公司经过历史的积淀彼此都集聚了很大的竞争能力,然而当今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都加快了速度,使多数跨国公司不能在所有技术领域都保持尖端优势,也不可能使哪项技术保持长时间专有。全球化的各种合力的作用使历史上彻底颠覆打败竞争对手的纯粹的竞争不再成为可能,跨国公司改变以往战略采取合作竞争,即战略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建立的相互协作、互为补充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战略研究开发联盟可以缩短技术开发周期、分担技术开发成本,共享技术领先优势;可以集中各方生产技术优势,降低开辟新的生产线和改装生产线的风险;可以集中联盟各方的市场销售力量,降低保持市场地位或进入新市场的成本与风险。

对我国制定发展战略的启示

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是生产要素的技术应用,而不是简单的生产要素的存量增加,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明确看出国外跨国公司取胜的关键是牢牢掌握产品的高端生产环节,高附加值、高经济规模效应。而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很大发展,但主要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上的低级产品的加工或组装,料重工轻,规模经济有限。我国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扭转局面,经济安全将存在巨大隐患。传统的国际分工是行业间的垂直分工,第五次并购浪潮中是行业内部中心和外围的分工,这将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形成力量不均衡的“二元”结构。“一元”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支配地位、主导地位的产业群体,另“一元”为发展中国家依赖于国外产业群体的产业,发展中国家的高度依赖性导致其在整个国际分工的价值链中处于被动,受人遏制环节。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不是任何一方的努力所能达到的,这就要求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重视人才培养、资本积累,关键核心技术开发。
    上一篇:我国企业登记审批程序的问题及其改革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