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如何刺激企业R&D:韩国案例研(2)

2013-07-16 01:04
导读:为了具有体验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建立了一个线性模型:log(IPERDt)=c0+c1log(IGERDt)+Ut 这里,IPERDt表示在t时期私人部门RD支出的对数。1GERDt表示在t时期部

为了具有体验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建立了一个线性模型:log(IPERDt)=c0+c1log(IGERDt)+Ut

这里,IPERDt表示在t时期私人部门R&D支出的对数。1GERDt表示在t时期部门R&D支出的对数。Ut是随机变量。

根据韩国从1970年到1998年的数据,代入参数后的等式为:
log(IPERDt)=10.71+1.83log(1GERDt)

这个结论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R&D支出或私人部门R&D支出中的一个  决定另一个,相反,它反映的是的需要,让我们清楚哪个方面需要加强,换句话说,一个数据序列反映了另一个的最佳值,而不是一个决定另一个。

但是,如果我们分时段来考虑,会发现从1970到1983年间的样本数据不符合上面的关系,而从1984到1998年,则与等式吻合。这个结果支持了我们早期的猜想,那就是政府的R&D支出对于创造一个有利于私人部门R&D的是必须的。

自从1969年成立科技部以来,韩国政府已经开始投以数量巨大的资源建立国家技术基础设施,以刺激创新活动,这些举措逐渐刺激了私人部门的R&D热情。

三、韩国的学习机制和政策

1.宁要,不丢股权

韩国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被政府所控制和引导,外国资本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但是不能超出政府的控制,所以,尽管韩国极为倚重外来资本,但是主要的采取债务而非股权的形式,从国外获取技术也尽量不采用外国直接投资或技术许可的方式。

一旦通过全承包(交钥匙)或进口设备获得技术,韩国的科研工程人员立刻开始模仿和学习,一些在国外学习过的高素质人才,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获得国外技术的具体方式在不同产业部门有所不同,对于造船业和机器制造业来说,主要的依靠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咨询;对于化工、水泥、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业来说,则主要通过全承包(交钥匙)合同,对于和汽车制造业来说,则主要通过技术许可。

Hobday指出韩国的学习机制就是模仿美国——就像日本曾经做过的那样——主要是通过与日本合资建厂,在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初期,韩国与技术领先的日本电子制造业合资建厂,从而获得技术培训、机器设备、零件、原和外国先进技术。

但是,在连续几个五年发展计划期间,进口设备是韩国企业获取国外技术的最主要方式,这是因为直到70年代,政府一直严格限制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许可,政府政策的重点在于支持设备进口,增强轻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不是发展重工业。

这种政策导致了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机器设备,这些机器设备也成为韩国企业通过反向工程获取技术的主要来源,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韩国直接投资的比例仅仅为新加坡的23%,低于和香港的一半,这一数据证实了韩国重视设备进口和受国际财团贷款支持的全承包(交钥匙)合同,十分注意保护国内市场,在工业化初期将排除在外的政策倾向。

2.有选择地获取技术

韩国在工业化初期的技术和产品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有选择地获得技术,以发展那些主要依靠经验和传统技术的产业部门;而一旦掌握这项技术,再将其推广应用于其它领域。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家生产苏打粉等化学产品的化工企业从外国进口技术用于建设一个生产非生物降解的化学清洗剂产品的工厂,工厂由德国设计,主要的技术来源是美国。该工厂的工程师积极参与工厂建设的整个过程,并且接受了美国公司的严格训练,通过这种形式,这家韩国企业掌握了这项技术,并且最终可以在没有外国帮助的情况下建造类似的工厂。从这个以及一些类似项目中获得的经验甚至使韩国可以出口一个生产不饱和聚酯的全承包(交钥匙)工厂。

这样的例子在包括钢铁、物、光纤、家用电器、汽车、石油炼制、水泥、肥等等在内的很多工业部门都存在,而且,通过更多地成功模仿产品生产和设计技术,以及有限地刺激国内技术创新的努力,韩国还拥有将进口技术移植到别的生产线上的能力,一种进口来的制造无线电通讯设备的技术就曾被改造用于香烟厂的电子控制设备。

一些技术不仅被扩散到那些技术相近的部门,而且扩散到那些并不直接相关的部门,举个例子,最初,POSCO(一家韩国钢铁厂)是通过全承包(交钥匙)方式、在日本的帮助下完成的,在项目进行过程中,POSCO积极地准备资源,他们从一开始就参与吸收生产产品和工程中的技术诀窍的过程,工程师在与外国同行的合作过程中还学到了很多工程方面的知识。

这个项目最终成功了,POSCO甚至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制造企业,一些下游工业由此受益,因为能够有效利用上游工业拥有的技术诀窍。

3.出口导向政策

战后早期,韩国政府工业化的战略政策是进口替代,它严格限制进口成套设备,由于技术基础薄弱,工业界必须学会吸收和利用外国技术。

60年代末期,政府又实施了诸如出口补贴、优惠贷款的政策工具,以进一步强化进口替代,这反过来刺激了出口,政府从60年代开始经常性地制定出口目标,作为发展工业的一个长期举措。由于政府的“胡罗卜加大棒”政策,韩国的出口总额从1965年的1.75亿美元增加到1971年的11.32亿美元。这些政策对于增强国家的技术实力十分重要,由于出口企业面临在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必须努力提升产品等级以达到国际标准,这意味着必须投资于R&D以提高质量和降低。

那时,国内企业迫切希望出口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获得对于企业生存至关重要的政府出口补贴和优惠贷款,这样还同时可以保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入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出口企业较非出口企业在政府支持下获得了成本领先优势。

所以,出口导向政策改变了企业的近视做法,间接推进了它们投资1R&D,这是政府未曾意料的结果,而且这些政策增加了国内市场的竞争性,封锁意中建立了一个健全的价格机制,同时,政府还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和培养人才。

这个政策的结果是,本地企业在设计产品和工作流程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最终使技术能力从简单的生产线操作发展为模仿、学习和改造外国技术,所以,出口导向政策,包括补贴、对出口企业的优惠贷款,被证明对刺激企业投资于R&D非常有效。

对韩国来说,工业化建立在外国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本土缺乏自然资源偿还借款和支付日益增加的进口都需要外汇,因此增加出口对于获得外汇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十分必要的。

4.战略资金

在过度渴求投资和高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保证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获得政府根据战略目标安排的资金支持,政府控制了所有机构的金融行为,能够通过优惠贷款,出口信贷、直接投资和其它形式将资金配置在战略产业部门。  由于当时大部分的商业由政府控制和管理,根据政府的标准,仅仅是那些出口企业能够得到资金。这是政府引导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也为国内企业获得国际市场的信息提供了一个渠道。

最终,迎合国际市场的要求成为韩国企业投资于  R&D的动力,在紧缩的金融形势下,战略资金是支持企业的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大部分企业都缺乏资金。  具体说来,政府的资金支持,包括贷款担保、利率优惠、出口信贷,一般仅仅针对那些可以带动很多相关产业发展、使用适用技术的所谓战略部门。这些战略部门在觎年代是胶合板、纺织、家用电器及以汽车制造业等,在70年代是钢铁、造船业、业、机器制造业等,这些部门获得了政府大部分的出口项目,技术水平也与国际水平逐渐接近。

由于控制着资金,政策制定者通过强有力地刺激出口和增加产出达到了他们的政策目的,未曾意料的副产品就是企业投资于R&D。

5.直接和间接措施并行

为了实施进口替代和出口刺激政策,韩国政府最初在工业化早期适用的是直接措施,作为五年发

上一篇: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宏观管理体系的若干认识 下一篇: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市场中的跨文化管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