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吉林省中小企业人才开发(2)

2013-08-08 01:08
导读:三、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吉林省中小企业人才开发策略 1.以科学发展观为,科学运用人才引进方法,开拓人才引进渠道。人才引进是创新人才政策的突破口,


  三、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吉林省中小企业人才开发策略
  
  1.以科学发展观为,科学运用人才引进方法,开拓人才引进渠道。人才引进是创新人才政策的突破口,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吉林省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原则,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1)引进方法要科学。企业应积极主动争取优秀人才,对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考虑运用各种适合的招聘手段以获得人才;招聘工作中始终应将企业和人才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充分尊重人才;重视招聘甄选手段的科学性,确保适合的人才进入企业。(2)引进渠道要放开。一方面,在引进对象上放开,学校的、国企退休、改制后的优秀人才、优秀的海外留学人才等都是考虑的对象;另一方面,在引进方式上也要多样,鉴于吉林省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可以考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方式,即在不改变人才位置和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完成人才开发利用过程。(3)重视与高校的联系沟通。积极与高校建立学生见习基地,为高校生提供锻练成长的见习岗位,也为企业提供了选择后备人才的渠道。与人事部门密切合作,举办全省中小企业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为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搭建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2.建立公平、科学的选拔评价体系。中小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应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评价,以“人才和谐、持续发展”为原则,构建合理的人才组成结构。培养和选拔工作要有重点和针对性,注重发现和培养核心人才,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同时,企业必须建立科学、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扬长避短”,改变经营者主观臆断的人才选拔模式,采用现代的人才测评技术,如测试、、评价中心技术等对企业内的人才进行选拔测评。采用这种测评技术的企业,一方面可以考虑在内部培养专业人员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借助中介机构的资源进行,都能够达到公平选拔人才的目的。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扎实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中小企业人才开发的关键是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中小企业的人才培训包括企业家培训和企业各层面人才的培训。(1)中小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合格的企业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对中小企业家的培训力度较大,例如:每年计划培训1000名企业家,选派部分中小企业高级人员参加清华大学高级管理研修班。对中小企业经营者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在于思想、理念的转变,所以在培训方式上可以考虑灵活性大一些,培训内容方面注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维的灌输。(2)企业各层面的人才培训是中小企业保证人才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吉林省多数中小企业不重视人才培训是发展上的一个误区,近几年,在省中小企业局的大力宣传和引导下,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企业的各种培训活动也逐项在开展。但是,培训的普遍问题是效果不高,缺少针对性和灵活性,缺少培训的后续跟踪工作。这就要求无论是企业自行组织的内部培训,还是政府或服务部门开展的外部培训,企业的资源管理工作者都要按照培训系统扎扎实实地跟踪落实培训各个环节,不断调整改进,使员工通过培训,个人得到提高,企业从中受益。
  4.建立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激励机制。“以人为本”,注重激励手段的全面系统运用是中小企业留住人才的有效方法。在企业内部考虑激励机制的柔性化,一方面,加强物质激励的有效性,将人才的贡献和薪酬联系起来,建立人性化的薪酬体系,对于核心人才采取以股权、期权等方式把他们的个人收入与企业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使优秀人才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精神上的激励,改变企业的经营决策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参与重大项目和企业经营战略决策,还可以考虑通过弹性工作时间和分散式工作地点等工作设计的柔性化,为人才提供宽松的工作以及更大的工作自由度,以期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5.营造创新、向上的柔性企业。(1)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吉林省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冲破地域文化的羁绊,企业内部应保持一定的开放度和宽容度,鼓励个体创新和组织学习。(2)企业要想得到员工的忠诚,避免核心人才流失,提高员工自觉工作的热情,就必须充分尊重员工,建立“以人为本”有“人情味”的企业文化。因此,在中小企业营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和充满人性化的柔性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开发是极为必要的。
  新的时期,吉林省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人才资源已经是企业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的人才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吉林省的中小企业应从企业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人才策略,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实现人才资源的不断增值和全面发展,进而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邴正.2007年形势分析与预测[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2).
  [2] 五年来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工作情况与2008年工作要点[N].中小企业简报,2008,(01).
  [3] 陈水生、李换荣.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西化工, 2006,(03).
  [4] 周春燕、周商武.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J].江西大学学报, 2006,(01).
上一篇: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 下一篇:浅论铁路施工企业基层会计委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