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
2013-08-07 01:12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企业;因子分析;效益 论文
关键词:企业;因子分析;效益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按行业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运营能力、生产效率、赢利能力和销售能力是构成企业综合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运营能力偏低是阻碍行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经济效益是衡量经济活动的最终指标,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
竞争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一)企业经济效益的概念
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值,即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 / 生产成本。
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依靠对企业指标的分析,实质就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的评价。从生产经营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等指标反映;从物化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税率、固定资产生产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反映;而从活劳动效果角度分析,经济效益可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税率等指标反映。这些指标大多是依据财务报告数据计算出来的。
(二)评价指标体系
对企业经济效益因素分析,一是从资金占用和资金周转的角度,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资金因素;二是从原、
、费用等支出角度,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成本因素。此外,还要把企业自身的微观经济效益与全的宏观经济效益联系起来,把当前的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995年部公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10项指标,国家局1998年制定了一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含有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和资产负债率七大指标,改变了过去采用产值和产量等单一指标考核的状况;2002 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
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制定了关于《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8 项指标。
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全部规模以上企业为研究样本,按行业进行综合评价。
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些企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经济的水平。对其按行业进行综合研究,一方面能有效反应我国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另一方面反映各行业的规模经济程度。
按照行业分类,我国经济统计部门将工业分成39个行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等等。本文原始数据均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2006》。
(二)计量方法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测度的多个指标之间可能会因为存在彼此相关而增加分析的复杂性,需要对指标集进行降维处理。Delphi法、AHP法、加权平均等方法存在主观片面性,而因子分析法应用范围广泛,已逐渐形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多指标评价技术。
因子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指标分组,使得同组内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高,不同组指标的相关性较低。每组指标代表一个基本结构,称为因子。这样就可以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的每个分量。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因子模型的形式为:X=AF+ε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其中X表示指标向量,A表示因子载荷矩阵,F表示公共因子向量。将因子载荷矩阵的第j列的各因素平方后求和,所得的就是第j个公共因子对Xi的方差贡献,它是衡量公共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指标,按其大小排序,可以提炼出最有影响的公共因子。为了使每个因子的意义更加明确,可以使用一个适当的变换(如正交变换)进行因子旋转,来得到我们比较满意的公共因子。因子模型建立起来以后,将公共因子用指标的线性组合来表示,运用多元回归计算每个样品的公共因子得分,这样就可以用公共因子得分来分析因子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