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探讨(2)
2013-09-11 01:34
导读: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增长方式转变、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创新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增长方式转变、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创新的技术严重不足,以致出现了无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有的甚至陷入“引进一落伍一再引进一再陷入”的恶性循环。与现实已反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大批的专有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把握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动权。
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生力军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支持其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中小企业自动承担起自主创新的主体这一角色,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机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广大中小企业,要千方百计突破资金和人才这两大软肋的限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资金是企业创新的一大瓶颈,特别是对于实力比较弱小的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有这样的观点:国外企业研发投入动辄数亿美元,我们企业的销售收入还没人家的研发经费多,怎么和人家拼研发?言外之意,拼不过干脆放弃。这是一种悲观和保守的论调,国内也有不少经济实力并不很强的企业,在自主创新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的观点是:不做,永远也不可能突破,最终形成的是恶性循环。自主创新要先从点滴做起。我们虽然资金的绝对最小,但是只要“不撒胡椒面”,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某一点,寻求点上突破,并非一点优势都没有。海信公司在电机机芯片上的突破就是成功的例子。论集成电路,海信与别人比没有优势,但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机芯片上发力,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说,资金对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同时,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都进行原始创新是做不到的。创新应当是分层次、有分工的,有的企业有能力进行原始创新,更多的企业只能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因此,大多数企业需要借势登高,实现产学研合作,通过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获取具有先进实用技术的项目成果,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面临的难题,从而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促进项目、人才和资本的结合。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人才匮乏是困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头疼事,根治好象很难,但解决起来并非没有方。江苏的一家化工厂,产品质量长期达不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直接引进技术,价格太高无法接受,靠自己的科技人员机关,时间又不赶趟。后来,他们在“宁交会”上与一位“海归”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3个月后,“海归”解决了技术难题,公司为此仅支付了12万元。这说明,要解决人才企业不能仅仅着眼于内部,要走出公司的围墙,利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多渠道、多方面地利用人才,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个不拘一格不仅仅指人才的不同类别、国家,还指不同的使用方法。有的是招人麾下,有的是合作,有的是委托开发。但是目的只有一个: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资金、人才都很重要,但观念更重要,如果企业没有成为创新主体的愿望,自身缺乏舍我其谁的勇气,企业自主创新局面就难以改变。事实上,凡是优秀的企业,都是自主创新意识强,想尽办法提升创新能力的企业。
首力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除了中小企业自身努力外,也离不开良好的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支持。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从财税、、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出一系列措施,同时,还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氛围,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些都为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广大中小企业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步伐,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研发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才能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为建设和谐的富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