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产学研合作中的企业动机及其角色定位(2)

2013-10-12 01:02
导读:校企合作型产学研中的企业角色定位 高校与企业之间处在一种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是真正具备产学研一体化特性的合作模式。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及企

  
  校企合作型产学研中的企业角色定位
  
  高校与企业之间处在一种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是真正具备产学研一体化特性的合作模式。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及企业经营战略布局,从增长点和热点,寻求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技术,由于自身科研力量或者是课题方面人才的不足,不得不求助于高校,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企业某方面的瓶颈。在合作过程中,企业愿意提供自身的优势,高校的参与,则是从另一角度考虑的,主要考虑的是高等改革的形势,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从教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才培养的途径,从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率,提高高校参与经济建设,同时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
  这一合作模式下,合作双方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双方都是独立的主体,比较容易让双方认同。但校企双方价值取向是不一致的,大学以知识创新为目标,企业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这是当前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成果的分享是另一个实际的问题,企业比较希望通过最低的动作,与高校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产学研”联系,保证在第一时间内获得高校的科研开发信息,从而以最经济的手段获得新项目或新产品的转化权利。不管存在什么样的情况,此类校企合作模式最为广泛。
  
  学校主导型产学研中的企业角色定位
  
  高校产学研活动自成体系,有专门的科研团队,有丰富的科技成果,甚至拥有以成果转化为主题的校办企业,而且运作正常,效益明显,高校处于强势地位。与此同时,学校从主动服务社会角度,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攻关服务,通过与企业合作,拓宽经费渠道,实现良性循环。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企业从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品牌形象角度,扩大社会知名度,按照学校的愿望,参与学校教学或科研某些环节的活动。企业通过提供资金注入,寻求校方的科研团队解决企业急需解决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以及产品研发的瓶颈,主动寻求校方合作,这类企业由于自身存在较明显的软肋,往往抱着较迫切的心情寻求高校的合作,由于专业对接要求高,甚至于高校没有相关的专业,高校为了企业的要求,而不得不组织专门的力量进行攻关,投入的高成本,使得确定企业在同学校专业合作过程中更加艰难;还有一种处于校企游离状态,产学研合作浮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内容,学校和企业出于各自的角度,以追求社会影响,提升知名度为基本点,双方均处于独立的地位,缺乏相互的约束和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合作。
  在学校主导的产学研活动中,总体上企业的参与都是有限的,企业对高校的依赖程度高,企业合作的高校往往是国内的重点大学,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投入还不能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科研能力,企业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建立股份制的合作企业,是保障企业和高校合作的最有效形式。股份制有助于建立企业与高校间的平等地位;高校与企业通过资金、技术等形式参股,确定各自的份额,自一开始就解决了利益分配这一核心问题;有利于摆脱企业和高校的不同的价值取向的纠缠,以完全企业化理念和运作机制,直面市场,参与社会经济的竞争,从中实现利润共享,风险共担;股份制有利于实现科研、教育、生产分工下的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强化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创新规律,也是很好的技术创新机制,值得相关高校和企业加以探索实践。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刘德平.提高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特区经济,2005(3)
  2.张金华.关于高校产学研办学模式的一点想法.教育与发展新论,2007(12)
上一篇:关于企业员工“职业高原”问题探析 下一篇: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