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产学研合作中的企业动机及其角色定位

2013-10-12 01:02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论产学研合作中的企业动机及其角色定位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关键词:产学研 企业动机 角色定位   

  关键词:产学研 企业动机 角色定位
  论文内容摘要:
产学研是高校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高校和企业是活动的两个主体,对于高校而言,研究产学研合作中的企业动机和角色定位,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产学研的活动,本文对政府引导型、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型和学校主导型(企业依赖型)四种类型作了分析,提出了股份制是最稳定的合作方式。
  
  政府引导型产学研中的企业角色定位
  
  当地政府是活动的主体,政府结合区域的发展特点,通过产业政策的扶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目的地扶持支柱产业或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出面组织和召集,有选择地吸收有关的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整合各种科研力量和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必要时进行启动资金注入,以达到短期科研攻关,以及长期性质的产业升级的科研体系,同时加强人才培养,确保产业的人才需求。
  这一模式下,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是被动地参与,但由于有政府的支持,作为当地区域的经济增长点,比较容易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学校和企业的参与热情非常高,但他们之间均围绕当地政府的决策和要求进行,校企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就企业而言,企业参与的动机是多样性的,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通过执行政府的政策,寻求企业的增长点,做大做强企业,而且尽可能多地享受到政策性减免、资金扶持等,通过活动的参与同当地政府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着眼于长远发展,如果涉及与高校的合作,加强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那么企业更希望政府出面协调加以解决,企业开始阶段的主动性并不突出,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校企间的了解加深后,才会主动进行沟通。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总体上讲,政府引导型产学研的活动,企业往往不能完全按照自已的意愿进行参与,政府的决策是第一要素,企业往往首先考虑的角度,是服从政府、帮助政府、支持政府,相应对高校的重视是有限的。高校和企业的了解是建立在政府平台上的,只有开展一定阶段的工作后,有了对对方的认识和了解,才有可能形成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总之要把握适当的时机。这一类型往往是政府主持下的各种科技园或产业园,企业以高新企业为主。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中的企业角色定位
  
  企业是讲求经济效益的单位,有些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主要是认同产业化的观点,通过办学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这类企业会主动出击,寻求同学校的合作,达到参与办学的目标。合作学校主要是民办高校或职业技术学院,尤其在需求大,新兴的热门专业上,这些学校还不完全具备办学的条件,却具备很好的人才需求。从学校角度,期望借助企业人才优势和工作平台,快速开设热门专业。此时的企业充当教学主体的角色,企业处在合作的强势位置。
  这一办学模式下,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教师队伍的主体,生产车间就成为教学的辅助实验平台和基地,企业全方位地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同时,学生的日常学习成果可以结合企业的生产进行,甚至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学生的实验课题同生产活动紧密结合,优秀的实验成果可以作为生产任务的一部分加以完成,学生从中可得到直接的生产经验和动手能力实践,有时还可以得到直接的经济收益。而且这种教学过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确定正确的专业定位,知识点针对性强,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有机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很受学生和人才需求单位的欢迎。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这种合作模式下,企业和学校是各取所需。企业借助学校获取办学资质,同校方分享了教育收益,增加了收入渠道。总体上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因此获得高额的回报。企业在取得回报的同时,也会付出必要的代价,即因为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部分科研人员因教学任务而精力分散,而且影响到企业的产品研发进程。这一模式下,企业还要时刻防备合作的学校办学能力的提升,逐步摆脱对企业的依赖,从而削弱企业的强势地位。出于这方面的担忧,企业会比较注意封锁各种信息,甚至包括基本的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方案。企业对学校方面的教学参与,基本持否定态度。
上一篇:关于企业员工“职业高原”问题探析 下一篇: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