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策略(2)
2013-10-15 02:02
导读:三、跨国经营风险策略 跨国经营风险管理就是在对各种风险的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准确评估影响企业跨国经营的各种内部和外部不确定的因素,采取有
三、跨国经营风险策略
跨国经营风险管理就是在对各种风险的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准确评估影响企业跨国经营的各种内部和外部不确定的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防范和控制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最终目标是风险处理。结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可供其采用的风险处理方法或策略有:
1.风险回避:这是企业应对国际化经营风险最彻底但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它是指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一风险即将发生,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回避。如当企业在对外直接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个潜在东道国或地区存在风险,则放弃对该国/地区的投资,转而在另一个东道国或地区投资。但风险与利益同在的特点决定了可能回避了风险,但也失去了获取对外投资利益的机会。因此,不能轻易做出这种决定。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对那些不愿放弃也不愿转嫁的风险,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的概率或发生后带来损失的概率或设法缩小损失幅度。例如企业拟在某个政治风险发生概率较大而一旦投资又会有很大收益的地区进行投资,可通过合理安排投资的方法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如将所投资项目的核心技术控制在自己手中;或投资控制东道国的关键部门。另外,当某国际化企业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在东道国的占有率已达到一个比较可观的水平时,再增加销售必然会对东道国造成损害,此时理性的做法是放缓在该东道国进行广告宣传的计划,或提高该产品的价格,或将企业生产的多余的产品转往他国销售。
3.风险预警:对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而言,关键不在于发生风险之后如何防范,而在于能否在风险发生之前,对其能事先察觉,将风险消灭在前期。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对企业的国际化非常必要。一个完整的跨国经营风险预警体系通常由外部预警系统、内部环境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系统及风险管理策略系统等四个子系统组成。预警机制的建设一般由三个步骤组成:(1)建立一套能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企业经营预警指标体系”及相应的风险额度。(2)预测并计算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将指标值与预先设定的额度进行对照,评定风险。若风险在正常额度内,说明经营正常,可继续执行已经制订的计划,同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公司风险预警管理部门;若风险超过正常额度,则启动预警管理,具体方法是编制检测报告,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启动管理与控制措施,并反馈给风险预警部门。(3)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及其权重进行必要的调整,使预警系统更全面、更客观。为保证国际化经营风险预警机制的运行效果,须根据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具体情况,结合国际化经营具体风险的特征,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实践中,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监控指标主要来自海外分支机构的数据和环境数据。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4.风险转移:所谓风险转移是指国际化经营企业通过某种方式将风险损失转嫁给他人来承担。即使是世界著名的,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不是无限的。风险转移最常用的方法是向公司投保。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尚处在起步阶段,中国保险公司在对对外投资风险的承保业务开展较少。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的深化,外国保险公司的进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步伐的加快,我国企业可以在将来通过办理保险来转移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
5.风险组合: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道理实际上提醒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过程中,可通过风险组合的方法来防范风险,可通过几个“多”加以实施,即多元化经营、多渠道分销或筹集资金、多种定价策略相结合等。
6.风险自留。这是以上手段用尽后,企业万不得已采取的措施。但以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现有的实力是很难做到的。建议加强预警,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 毛荐其. 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价[J]. 数量技术经济研究,2002,8:37-40.
[2] 王洪波,宋国良. 风险预警机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30-32.
[3] 赵署明. 国际企业:风险与管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56-61.
[4] 杨申艳. 跨国企业资本投资的人为风险及管理[J]. 问题,2000,10: 54-56.